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审计部门强化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和频次,全面揭示风险和发现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成立省国有企业审计局,就是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日常审计监督。日常审计监督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企业领导人员“免疫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日常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审计机关面临的全新课题。
充分认识日常审计监督的工作特性
日常审计监督除了具备其他形式审计所具有的强制性、规范性、惩罚性等共同特性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持续性。日常审计监督突出“日常”,重在“经常”,就是全天候、全过程审计监督,消除审计监督时间跨度上的“盲区”,堵塞监督对象利用审计间隔期实施不当决策事项和经济活动的漏洞,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前瞻性。这是日常审计监督与其他类型审计的显著区别,是审计职能的完善和提升,是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从单纯的事后监督,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而且更加强调的是事前和事中,是要在来得及的时候纠偏,而不是在出了问题、形成损失后追责问责。三是及时性。就是日常审计监督的时效性,是“现在进行时”,针对的是当下的情况,强调的是快,风险预警快,解决问题快。四是服务性。日常审计监督强调的是“经济体检”,是“治已病、防未病”,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服务企业,服务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建设性。日常审计监督强调的是边审计边整改,不仅要发现风险和问题,更主要是提出防范和解决的方法,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更加规范经营、科学管理。
精准把握日常审计监督的职责要求
日常审计监督对审计机关来讲也是新生事物。多年来,审计人员习惯了事后监督,熟悉了专一性审计项目。对于这种常态化的预防性审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掌握全情。审计人员要掌握企业的基本概况、资产负债及利润变化情况、企业经营情况、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状况,对所监督企业要“门清”。结合国企的性质和行业特点,突出审计重点,基于企业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内部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注重发现和及时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紧盯要情。紧扣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主线,将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企业执行产业规划、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监督,对企业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等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政策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分析险情。围绕决策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廉政风险几个方面,全面辩证地分析风险隐患和原因。聚焦国有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负债水平逐年提高存在的融资风险,主营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利润水平较低以及在业务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发展风险,对相关部门及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为省属国企产业布局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消除危情。着力揭示决策不当的偏航风险、管理不严的混乱风险、认识不足的失误风险、主观故意的贪腐风险、经营不善的倒闭风险,重点关注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
营造良情。通过日常审计监督,帮助企业树立法制观念、增强规矩意识、养成按制度和规定办事的习惯;帮助企业理顺是非观,明辨对与错、该不该,把企业的事既要办好还要办对;帮助企业调正政绩观,养成科学决策和稳健经营的习惯,营造依法经营、轻松工作、盈利增效、风清气正、做强做优的良好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日常审计监督实效
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树牢审计机关既是行政业务部门更是党的政治机关意识,在省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实施结果、重要审计情况的请示报告制度,增强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和目标性,确保审计监督的方向不偏、力度得当。
科学统筹实施。当前,国有企业大都具有资产体量大、层级结构多、业务规模大、经营实体多等特点,开展日常审计监督必须有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做好年度审计项目与日常监督统筹,避免重复审计;选好日常监督的审计专题,增强审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依法开展审计。审计是执法部门,要有法制思维,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开展审计监督。要建立健全日常审计监督制度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既要鼓励审计人员敢作敢为、创新工作,也要防止审计人员任性执法、胡作乱为;既要保证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也要防止过度延伸,干扰和干涉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突出风险导向。审计的职责就是揭示问题,通过揭示问题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企业规范发展。要建立企业常见问题和风险隐患审计指引,确保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和穿透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账本搞审计,查真相、报实情。要敢于“亮剑”,揪出“蛀虫”,维护国企“肌体”健康。
强化审计整改。做好审计整改是确保审计监督成效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一方面强化被审计单位“一把手”整改问题的主体责任,将问题整改的程度和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要形成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委政府督查协调配合机制,形成督促整改合力,根治“审而不改”和屡审屡犯现象。(作者:山西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国有企业审计局局长 孙翔)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