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旱塬米槐 为乡村振兴助力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运城市盐湖区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
“这一次去北京,对我的思想有了很大冲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还很重,还要继续坚持干下去,继续努力奋斗,不断前行!”这是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讲述自己在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感受。四年来他三次赴京领奖,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三十余年来,他致力旱塬经济研究,选育出具有广阔前景的旱塬新型产业,带动数十万旱塬贫民走上致富路。
荒山旱塬发展双季槐
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是老雷让这个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槐米村。”在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村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打心眼里感谢他。
沟东村位于盐湖区最北端,自然环境恶劣,降雨量年均350mm,世代以种粮为主,人均农业年收入不过千元,村民生活异常艰苦。雷茂端出生于沟东村的一户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起民办教师,他立志要改变村里贫困现状,于是主动加入村里召集外出学习果树种植技术队伍。
学成归来后,他满怀信心地在村里承包大片土地栽种果树,但出师不利。经过反复思索和苦苦寻觅,雷茂端从山坡上耐干旱、耐瘠薄的国槐树中获得灵感,并开始培育国槐品种。他自学人工杂交理论,跑遍全国各地考察。从1985年开始,对700多种国槐种子和1500多种接穗反复嫁接,历经18载无数次试验,经过20余年的努力和无数次失败,终于培育出独特的旱塬经济作物新品种——双季槐,穗大、米粒饱满、一年能结两季果。
2008年,雷茂端谢绝杨凌等许多农科专家和企业的再三挽留回到东沟村,和乡亲们一起创业。2011年,雷茂端当选为沟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发挥带头羊作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垫资培育树苗送给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且让全体党员带头种树,以免除群众后顾之忧。在他的无私支援下,沟东村栽植了3500亩双季槐,年人均收入也由950元提高到了12000元。
现在沟东村的米槐产业不但让村里人走上了致富路,还辐射周边100余个山村种植良种米槐20多万亩,带动3500余户贫困户脱贫。之后,他又在省内外发展200余万亩,使数十万旱塬农民摆脱了贫困。
培育高芦丁米槐新品种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2017年,双季槐米由于芦丁含量较低,加上进口槐米的冲击,导致大幅降价,从每公斤40余元一下跌到6元。槐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骂声、怨声不绝于耳,纷纷撂荒、砍树,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雷茂端不急不躁,一边安慰村民,一边加快高芦丁米槐的研发力度。原来,早在2011年,雷茂端就开始培育高芦丁米槐新品种,以应对市场饱和带来的风险。“那些日子,我常在烈日下在种质资源圃里搞试验,一去就是六七个小时,汗水模糊了双眼、浸透了衣衫。两眼发黑,眼前直冒金星,胃里饱胀难忍,腰酸背痛,腿麻手僵。”回忆往事,雷茂端目光炯炯。
通过多次试验和艰辛探索,他采取“大间伐、大换头、大改形”的办法,通过降低植树密度、在树冠上进行高接改造、控制树高和主枝数量,将双季槐改造成高芦丁米槐。大间伐大换头大改形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一半,劳动量投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产量却大幅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他相继成功培育出高槐1号、2号、3号早中晚3个高芦丁米槐新品种,芦丁含量达30%-40%,成为全国芦丁含量最高的米槐新品。高芦丁米槐在市场上受到广泛青睐,比双季槐米价格提高两倍以上,而且价格持续走高,槐农再次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高芦丁槐米品种的育成,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槐米价格,也破解了进口槐米的市场威胁,奠定了米槐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对旱塬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深远意义。
“我一定要在家乡打造全国一流的高芦丁槐米生产基地、独一无二的槐米集散中心、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米槐综合开发基地。”对于米槐产业的前景,雷茂端充满了信心。
打造槐海桃山锦绣山村
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年过花甲的雷茂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继续推动米槐产业提档升级和产业延伸,为旱塬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他口中的提档升级和产业延伸,就是“锦绣山桃”,是特色鲜明、具有广阔前景的旱塬新型产业,是可以栽植于干旱山坡荒地并生长迅速的一个新树种,是他为这个新品种起的富有诗意的名字。除了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具有极好的观赏效益,花开时节,白似雪、粉如霞。对于“锦绣山桃”的未来,他满怀期待,“今春栽上,到后年就有一定的观赏效果,用不了几年,沟东村的山山岭岭就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大改观。那时候,这里将会是一个游人向往的好地方。”
旱塬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不仅只有槐米这一条路,还有更多可挖掘可开发的资源。去年以来,沟东村“两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确立了“13411”发展总思路,其中的“1”是指充分发挥沟东村党支部一个核心的战斗堡垒作用,一心一意谋发展;“3”,即以槐米、“锦绣山桃”和文化旅游为三大主导产业;“4”,即四年规划;“11”,即在4年时间里完成一期建设工程11个项目。此外,由于沟东村保存有大量的仰韶文化历史遗存,许多后稷文化、德孝文化的传说故事也在这里流传。同时这里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稷王山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所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被确立为沟东村的第三产业。
沟东村蕴藏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大放异彩,旱塬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就展开。雷茂端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将响应党中央号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把荣誉化作动力,继续扎根基层,为家乡百姓多做些实事、好事。
本报记者何海亮 实习生魏伟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