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花坡景区
国家级菩提山森林公园
国家级沁河源湿地公园
国家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
盛夏时节,穿行在沁源254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满眼都是醉人的绿色。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花坡景区耸立的风电机组与繁花绿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国家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林木郁郁葱葱、群山起起伏伏,氤氲出一片盛夏难得的凉爽秘境;国家级菩提山森林公园山泉潺潺、松涛阵阵,与余韵缥缈的梵音声相互交织,空灵幽静、引人遐想;国家级沁河源湿地公园山泉自石崖突涌而出,一路奔涌而下,水质清冽,沁人心脾…… 沁源,是河的源头、林的海洋、花的世界、鸟的乐园。森林覆盖率接近60%,位居全省第一;植被覆盖率超过90%,被誉为“天然氧吧”;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是山西相对富水区;盛产近700余种中草药,是“北药之首”;境内有近400余种鸟类,是省鸟“褐马鸡之乡”,珍稀鸟类苍鹭栖息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有”鸟类在沁源随处可见……绿色,是沁源的眉眼神韵,也是沁源的潜力所在。 让绿色成为沁源高质量发展的最美亮色,让生态成为沁源的特色品牌。以绿色造特色,以特色造优势。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沁源大地徐徐展开。
坚持科学规划 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区
过去的沁源是一个过度依赖煤矿资源的“产煤大县”。作为“生在煤炭上的县”,沁源含煤面积达80%,煤炭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靠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沁源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走过了“黄金十年”。然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沁源开始陷入“一煤独大”的发展困局,单一的产业结构在多方冲击下变得异常脆弱。如何走出“资源魔咒”,形成多元支撑,成为摆在沁源人民面前的历史性抉择,也是新时代的沁源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在年初的全县大讨论中,干部群众不断凝聚共识,形成了沁源的新发展方略,提出了要同步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康养先行区的发展定位,作出包括干好“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生态保护”三件大事,发展“湖羊养殖、药材种植、草莓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在内的发展部署。
为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区,沁源正着力聚焦“六新”突破,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推动传统产业“上探下延”、多元化发展,建设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矿产资源实现从燃料到原料、材料、终端产品的拓展延伸,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推动,文旅资源实现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筑牢生态屏障 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
依靠绿色,必须发展和壮大绿色。沁源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筹推进山水田湖系统治理,投资4.2亿元建起了永和水库;用机播人种,扩大造林面积19.8万亩,经济林4.3万亩,飞播林下中药材数十万亩,使沁源绿地面积更大,森林面积更广;全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实行垃圾集中分类处理;对各企业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全县实施污水处理……县域的环境、空气、河流品质都得到较大提升,沁源的绿色发展、生态宜居之路越走越宽。
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禁止一切狩猎行为。使多年绝迹的狼、华北豹、獾等在大森林再次出现,猕猴也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在灵空山上安营扎寨不愿离去,尤其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褐马鸡成群结队在沁源落户,由起初的几只、几十只,到几百、几千只,目前已有5000多只。据悉沁源境内目前已有400多种鸟类在栖息,生态治理下的沁源同时也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和天堂。
深化产业融合 建设生态康养先行区
在大力发展绿色的同时,也加大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康养产业与农业、林业、文化、旅游、运动、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以养身、养心、养神、养性、养老为一体的生态康养服务体、全省最佳康养目的地,全县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命名(全国36家山西省唯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授牌命名,上榜“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长治市唯一)、“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诗情画意的丹雀小镇,安静、闲适、和谐,“吃、住、行、游、购、娱”面面俱到,来了,就真的不想走;长征村合欢本草谷内药香与花香交错,墙绘扮靓村庄,民宿温暖心灵,为游客提供了医养结合的全新体验;灵空山镇黑峪村,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的民宿小镇“山顶人家”,成为城市人群寻找宁静、享受绿色美食、呼吸天然氧气最理想的地方,来这里养心、养肺、养胃的人越来越多,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
“两山”理论正在沁源大地开花结果,沁源正在以全域旅游迈上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康养的康庄大道。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沁源是一个地下有煤、地上有绿、人民心中有红的美丽家园”,面向未来,16万沁源人民将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呵护青山绿水,以驰而不息的精神打造金山银山,推动绿色成为沁源高质量发展的最美亮色。
康晋瑜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