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山西晚报记者探秘平遥古城“疏经通脉”
发表时间:2025-04-04 11:52:39来源:山西晚报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常年保持在1500万人次左右。

7月26日,一个慵懒的午后,来自河北的摄影爱好者小李拎着相机,避开了游人聚集的大街,悠闲地穿行于古城交错的小巷之间,用镜头寻找着岁月的痕迹。然而,当他发现一处美景,举起相机准备按下快门时,望着或挂在墙上,或垂在空中密密麻麻、盘根错节的线缆,顿时感到遗憾……

事实上,游客小李的遗憾,也是平遥县委、县政府关注的重点。关于如何破解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当地一直在努力打造着独具特色的“平遥样板”。

眼下,关乎古城长远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工程——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百年工程”为千年古城“疏经通脉”

被厚重的城墙包裹着的平遥古城内,文物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9处、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极具保护价值古民居3798处……

这座建于西周、兴于明清,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占地2.25平方公里,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街、72条蚰蜒巷,其中正对南门(迎薰门)方向的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也是这座城的脊梁。

作为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遥古城属于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活着的古城”,城内至今仍有两万余名居民生活。也因此,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人与古城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令无数到访游客赞叹不已。

然而,当人们为平遥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所震撼的时候,随着岁月变换、风雨侵袭,古城内滞后的基础设施日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以前一到夏天下上一场大雨,古城北门附近的几条街巷就不能走了,到处都是水,而且下水道翻上来的气味让人特别不舒服……”古城居民赵颖婵的家就在北大街附近,她说,平遥古城地势南高北低,雨季来临,由南向北雨水流速快、势能大,雨水积聚北门后,由于城外原管网坡度小、路径长,瞬时难以泄洪,北门内涝也成为了大多数古城居民的集体记忆。

事实上,雨污不分、管网设施老化,无法满足城内居民的给排水需求,只是羁绊古城保护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之一。受空间布局局限,电力、通信线路在空中盘踞缠绕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古城风貌和地域特色;城内消化栓布置间距较大,多为地上式,不仅影响古城风貌还易造成损坏……这些问题不仅给城内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也让海内外游客留下了遗憾。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平遥古城,始终是省、市、县的重大课题。

2020年,为破解古城发展短板、着力改善民生所需,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平遥县委、县政府直面“古城发展之问”,勇担“古城发展使命”,本着推动古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的思想,全面启动了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该项目是晋中市、平遥县重点民生项目,是古城保护的“百年工程”“千年大计”。工期3年,分为城内和城外两部分,其中城内改造实施覆盖121条街道、总长30.22公里的综合管线工程,对古城电力、通信、雨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城外改造则为电力通道工程。

5月27日,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调研平遥古城保护开发工作时指出,推动平遥古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对于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古城品质和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聘请了业内一流的技术团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担纲设计,由山西建投集团、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这项工作。”平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关乎古城百姓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我们必须抢工期、保质量、重安全,让古城居民和游客早日受益。”

给古城嵌入一副“钢筋铁骨”

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这项看似普通的市政工程,因为平遥古城的唯一性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叠加,施工难度空前加大。“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例子。”该项目副总指挥王龙飞介绍,根据规划设计,项目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把工程分成4个片区分步推进。

“为做好古城保护和安全施工,我们必须确保古城遗产安全、确保古城历史风貌、确保居民正常生活。”王龙飞说,该项目前期先后对古城4条大街、121条小街巷、6600多户居民、1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01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详细摸底,对沿街30公里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对上世纪70年代古城地形图进行了校核。

沿着平遥古城东马道街向东,可以看到高大的古城墙上布设着黄色的管线和传感器。王龙飞说,施工中,项目部对作业面周边建(构)筑物采取严格的监测措施,沿途布设无线智能倾角计、振动计、静力水准计等多种传感器设备,各点位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一旦达到预警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北大街是东北片区的重要枢纽通道,3条道路、6种管线在此汇集,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区域。”王龙飞介绍,目前该项目东北片区已基本完工,最为关键的北门排水问题已经解决,东、西大街的施工已接近尾声,预计8月底完成。

“北大街全长约有571米,这条综合管廊采用了一体化、集约化布管的先进技术,极大提高了强电、弱电、自来水等市政管网的高效安全使用,保障了后期运营维护,方便民众使用。”在位于古城北门附近的北大街综合管廊,王龙飞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了施工中如何保护古城的“秘诀”。

“文物古建是古城的根基,为确保古城建筑不沉降、不倾斜、不位移,施工时我们先在基坑两侧打钢管桩并用混凝土灌浆作为支护桩,对冠梁进行支撑。”王龙飞说,根据施工情况,支护桩的深度在3.5米至11米之间,所需支护桩长度可达50余万米,“现在支护桩的作用是保证工程基坑开挖安全,项目完工后支护桩会永久地保留下来,就像是给古城嵌入了一副‘钢筋铁骨’,将对古城的房屋起到一个保护性的作用,永久性保护古城周边的安全。”

在施工中,由于街巷狭窄,大型机械设备、材料无法直接运抵施工场地,那就三轮车二次倒运、人工搬运;建筑文物有变形的风险,那就采用静力水准计、表面裂缝计等全方位、无死角监测……在多方努力下,建设者们克服一个个困难,采用新技术,为以后在历史文化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或下穿保护等级高的建(构)筑物施工提供了借鉴。

该项目总指挥张存贵表示,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古城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完工后,可彻底解决古城供水供电、管网容纳能力不足问题,为古城居民“煤改电”、旱厕改造等奠定基础,同时消除雨污合流、积水内涝等问题,实现“天蓝、水清、气净”,提升古城旅游环境和品质。

“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在古城生活了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工程。”今年72岁的霍礼虎是平遥古城北大街上的原住民,虽然施工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他毫无怨言,“古城改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为了将施工过程对居民生活、游客出行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平遥县委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了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的领导组和协调动员组织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施工前对每条街巷进行详细分析、现场勘查,确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路线及交通导行方案,保障居民出行通畅。

“这个项目是地下改造工程,需要对地下的水、电进行改迁,所以我们除了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外,还必须解决他们日常生活用水用电。”王龙飞介绍,目前在古城许多街巷搭建的桥架,就是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用电,临时用来支撑线路的。地下管线全部穿通后,这些桥架也将全部拆除。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还设置了交通提示及疏导标志,安排专人疏导交通;所有围挡安全措施设置明显警戒标志及夜间照明警戒指示灯;对施工片区生活垃圾清运增设储存装置并安排专人清理运输,对旱厕积存及时打通运输通道保证清运道路顺畅;把握关键旅游景点和黄金线路,实现施工与旅游少交叉、少干扰,把对古城旅游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一项项举措的实施,也逐渐获得了城内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安登鳌在古城的东北片区经营了一家民宿,他说这项工程是一项利民工程,“我们用电量比较大,以前电总是不够用,断电、跳闸是常有的事。经过改造,现在电压很稳,用水用电都很方便,而且雨水和污水分离后,今年下的几场大雨积水都很少,过去臭烘烘的气味也没有了。”安登鳌说,改造完成后,各项设施使用更方便了,环境更好了,客流量也开始增加了。

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已经有23个年头的古城街道壁景堡社区第六网格长阎秀萍,现在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尽力帮助城内居民度过古城改造这个特殊的时期”,“只有多入户、多倾听,居民的脸才能不难看。问题解决了,大家开心了,我就特有成就感。”质朴善良的阎秀萍说,大家伙儿都在期待项目完工之后的便利生活。

保护好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和传承古城文脉,就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未来。近年来,平遥依托古城厚重的晋商文化底蕴,在保护历史遗存、景城共建共享、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层级等方面持续发力,文旅各项统计指标连续保持高位运行状态,成为了引领全省文化旅游转型发展的高地。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山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晋中市委常委、平遥县委书记武晓花表示,将继续加快实施古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编制并实施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古城消防规划,持续推进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将古城打造成晋商文化的核心领地、城市古建筑的艺术博览园、明清古城的活态样板区。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袁荣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