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黄花产业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南栋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青椒村”
蔬菜大棚内南瓜长势正旺
7月的塞外云州骄阳似火。放眼望去,田野里黄花似金,瓜果飘香,到处一派喜人的景象。作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黄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有8700余亩黄花的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正进入一年中采摘黄花的季节。为了产出质量最好的黄花,这里的农民大多凌晨就出发赶往自家的黄花地采摘黄花。“种黄花菜让咱农民走上了小康路,种地越种越有劲,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对生活的激情是当下吉家庄乡农民生活状态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我省广大农村步入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
抓特色力促产业兴旺
“近年来,全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优先推进黄花、露地蔬菜、瓜果、富硒杂粮、枸杞、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农业产业、文旅产业、特色农业三驾马车带动的现代市场化产业发展。”说起吉家庄乡的产业布局,“90后”乡长李洪刚如数家珍。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近年来,吉家庄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布局产业格局,涌现出一大批颇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典型,成为全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种植黄花8757亩,形成了以吉家庄村为中心的两个千亩连片黄花基地。建设乡统防统治标准化黄花专业合作社,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的合作社发展黄花,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建成千亩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基地5个,蔬菜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成为全区蔬菜的主产地。在南栋庄村建设10栋新型育苗大棚,已与山西农科院、大同市有机旱作研究所合作,被市农业农村局列为省农科院基地。
——充分挖掘“富硒”独特优势,创立了“西河坊”“吉家农庄”特色农产品品牌,富硒黑小米在2018年第十九届中国绿色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且完成“三品一标”的认证。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2020年全乡13个村种植富硒有机旱作农业2.5万亩,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牛寺沟村亿信枸杞合作社种植1300亩富硒枸杞,总投资5000多万元,年吸收周边劳动力200余人,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枸杞基地。
——依托吉家庄新石器文化遗址,挖掘黑陶文化,发展黑陶旅游产业,2019年吉家庄黑陶被命名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艺术委员会”“中国陶瓷艺术名家吉家窑创作基地”,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打造成集住宿、学习、创作于一体的黑陶产业基地,打响吉家庄黑陶酒具、茶具、杯盏等特色品牌。
——发展养殖产业,先后建起吉家庄恒森农牧、吉家庄村犇犇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北栋庄村吉众联农牧专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引进粪便处理项目,在养殖大村王渐疃、西浮头等村规划实施人畜分离项目,在创造收益的同时保护环境。
选能人铺路乡村振兴
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带头人是关键中的关键。近年来,吉家庄乡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原来在大同市做百货生意的陈少龙是一名退伍军人,后来返乡担任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后大力发展黄花产业,发动村民共同管护和采摘村合作社的黄花,带领大家在近千亩的忘忧花海里辛勤劳动,创造财富。依托吉家庄村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推动黑陶产业和文旅产业相融合,村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牛寺沟村 (2020年6月并入上西河村)原党支部书记刘生进在外做生意多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从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平整1800亩耕地,新打6眼深井,并配套了节水管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蔬菜和黄花,引进外来企业,让一个落后的小山村短短五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栋庄村党支部书记曹进宝为了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成立了汇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将青椒种植户统一吸纳为社员,之后又投资800多万元,在南栋庄村成立大同市汇丰农贸市场有限公司。南栋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 “青椒村”,全村种植青椒面积达到了1200多亩,亩均收益常年保持在3600元以上,青椒占到农民全家年收入的40%左右。
瓮城口村“90后”党支部书记陈纪新凭着一股子敢冲敢干的劲头,带领大家发展富硒杂粮、富硒甜瓜、富硒黄花作为瓮城口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7年瓮城口村成立纪新农牧专业合作社,2019年被确定为富硒核心示范区,种植富硒小米1000亩,2020年被确定为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村。
……
“现在全乡村‘两委’主干共有17名,他们发挥带头人作用,引导群众改变种植观念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发展各村产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成为小康路上的主心骨!”吉家庄乡党委书记翟云说。
多措施建设美丽乡村
一排排整齐的大瓦房,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宽阔的小院亮堂堂。家家户户屋内整洁明亮,装修素雅,现代化家电应有尽有。这是记者在瓮城口村看到的情景。
不仅仅是瓮城口村,小桥村一排排面貌一新坐落整齐的农家院落,吉家庄村纵横交错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牛寺沟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南栋庄村宽阔大气平整卫生的文化广场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何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是最直接的手段。
吉家庄乡首先从建设好易地搬迁工程入手,建设吉家庄、南栋庄两个中心村。目前两个中心村移民群众全部入住,腾退拆除旧房,实现“拔穷根、挪穷窝”,成为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亮点。
其次,该乡推出乡村提质工程。打造城乡卫生清洁工程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全乡工作推进,目前已有17个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有4个村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村”。为持续维护美丽家园建设成果,吉家庄乡充分发挥各村村民主体作用,常态化全域组织“五堆”清理,落实垃圾分类,大伙儿都在为守护自己的美丽家园出人出力,逐渐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性格局。东安家堡村小桥三组负责人李佃文告诉记者:“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我们村建立起科学的巷长保洁机制。全村一共有5条巷道,就从全村28名保洁员中选出5名巷长,全部由村民推荐评议产生,还推选一名监督员保证保洁工作按制度开展。”
今年以来,吉家庄乡以全区开展的“垃圾清零”行动为起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各村购买并配置垃圾桶1600个,粉刷树木18000余株,新栽绿化树木10000多株,沿路清理野广告,张贴板面170余块,全乡共出动各种车辆机械6000台次,突击清洁人员21000人次,共清理垃圾14000吨,录制倡议书音频并通过全乡各村大喇叭循环播放,粉刷标语、张贴村规民约600多条。探索建立“1+1+1”工作模式(即以乡村振兴为内核,以彻底消除卫生死角为主线,建立村“两委”督促落实、交通沿线环境管护、垃圾收集转运、群众参与奖励激励、田间地头保洁等一套工作机制),明确聚焦农户庭院、田间地头和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整治任务,向乡村环境 “脏乱差”发起总攻。
“干群齐心共同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吉家庄乡党委书记翟云说,“吉家庄乡已初步形成以黄花、蔬菜、瓜果、杂粮及旅游为主的五大产业,下一步,吉家庄乡将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后的巩固提升措施,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为主线,为云州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文旅样板区、幸福宜居典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米厚民 柴俊杰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