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张艮琢:机械化种田 家门口打工
发表时间:2025-04-04 11:52:41来源:山西农民报

张艮琢(左)采下院里种的无公害西红柿让记者品尝

7月24日下午,烈日当空,穿梭在大同县吉家庄乡牛寺沟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酷暑不仅没有让牛寺沟的村民放慢收获的节奏,反而让他们干劲十足。路过一片菜花地,四五个妇女正围坐在一起分拣刚摘下的有机菜花。“干一天能挣140元。这两天下来的是头茬,头茬收完,紧接着种第二茬西蓝花,再过个45天,西蓝花也该收获了。我们这段时间忙得是脚不沾地啊。”说话的正是该村村民张艮琢。

张艮琢今年57岁,她和丈夫育有两个孩子,现在都在怀仁市打工,大儿子35岁开挖车,小女儿32岁打零工。平时就老两口经营着35亩地,种植青椒、大葱、西瓜、谷子、玉米、小杂粮等。

“35亩地,老两口种得过来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张艮琢胸有成竹地说:“俺们村现在全都是机械化种植,机器种、机器补、机器收,别说35亩,就是再多点也能种过来。”

张艮琢口中的刘书记,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刘生进。

刘生进放着民营公司不干,却众望所归回村当起了“新农人”。“凤还巢”后的刘生进整天活跃在田间地头,不遗余力唤醒乡村的生命力。

牛寺沟缺水,庄稼种不好,刘生进带领乡亲一连打了6口机井,铺设节水管网2万米;

牛寺沟地不平,刘生进带着村民,一鼓作气、平整土地;

牛寺沟没产业,刘生进眼光独到,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黄花,又四处奔波,引进大同市亿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枸杞;

……

90%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土地被流转了出去,黄花、枸杞等特色产业也相继形成,牛寺沟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忙来忙去一年到头收入没个准,那会儿没有土地流转,也没有打工的地方,孩子小,要上学,花销又大,日子过得是真艰难。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留下妇孺老人苦熬日子。”张艮琢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自从刘书记回来,我们的生活就有了奔头,现在我们种植全程机械化,干完自家的活,还可以到家门口的企业去打工,一天挣个100多块没问题。”

张艮琢说,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收入大大增加,就连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以前住的房子是土泥糊的,根本经不住雨水冲刷,2017年,借国家脱贫攻坚危房改造项目,她们房子被修葺一新,房顶铺上了黄瓦,房屋和院墙进行了加固,还统一装上了朱红色的大门。2019年,牛寺沟村还进行了“厕所革命”,家家用上了冲水马桶。

“现在一年下来,我们老两口能挣个四五万块钱,我们每家院子里还种着蔬菜,够一家人日常所需,自给自足,村里这两年还引进了养鸡场和养猪场,种菜施用的鸡粪、猪粪都是农家肥,村里定时就给送到家了。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舒坦啊!好好好……”一连几个好,提起现在的好生活,张艮琢兴奋不已,乐得合不拢嘴。

记者曹鑫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