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山多人少 贫困村“蝶变”旅游小镇
发表时间:2025-04-08 17:24:01来源:山西晚报

                                                      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董家庄村:

                                                     山多人少 贫困村“蝶变”旅游小镇

 

                                            拍摄:薛建英制作:张婷 实习生 李霈箐

一提起“森栖小镇”,相信很多省城市民都目睹过它的风采,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美,田园景观也很丰富。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山坡上种植的松树、桃树、杏树等多种树种成荫成片,各种山间野花争奇斗艳……步道旁、山林间,不时会看到喜鹊、画眉鸟、布谷鸟等飞禽的身影。樱花小院、特色民俗、农家花舍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谷,给人一种“地处深山人未识”的感觉。

你知道吗?这座美丽的森栖小镇,就坐落在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董家庄村。8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跟随“沿着东西山旅游公路看太原”系列主题采访团一行,从东山公路盘旋而上,来到董家庄村。一条条通村路绿树掩映,白墙灰瓦的民房引人注目,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恬静优美的村庄,静静地诉说着这里的巨变。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一大早,和往常一样,村民刘萍萍和爱人穿上工作服,收拾妥当,步行几分钟就来到森栖小镇开始一天的工作。刘萍萍在小镇上的餐饮部当服务员,老伴负责山上的绿化工作。

“我和老伴在这里上班已经快三年了,每个月各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年底还会发奖金、放年假,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呀。”50多岁的刘萍萍一边干活,一边感慨,在村里像我这样既没文化也没技能的农村妇女,想也不敢想,会有一天在家门口的旅游景点上班。

刘萍萍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自从村里引进森栖小镇的项目以来,小镇尽量给村民安排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如保洁、绿化、房嫂、服务员等。可别小看在餐饮部当服务员,餐厅的要求和规定特别多,她也是经过严格培训,一步步走上正轨的。每天,穿上公司统一的工作服,接待客人,点菜、传菜、清洁桌面一样也马虎不得。

“结合董家庄村村民的实际情况,公司一 开始就采取村民自愿、公司培训的方式,针对每位村民的年龄、性格、打工经验等因素,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山西东林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薛钰洁介绍,目前董家庄村有30多位村民在森栖小镇上班,公司不仅保证他们的工资月月照发,年底还按照工种的分工,发给一定的奖金。未来,占地5370亩的森栖小镇,分为小镇核心区、体验农庄区和富氧登山区三大区域。其中小镇核心区是对董家庄旧村与两个大型废弃石料厂(甘桑沟和秤锤沟),即“一村两沟”进行生态恢复及治理改造,分为生态修复休闲体验区、民俗街巷区、户外野营区、康养度假区、生态涵养区五个功能区。这样的规划,也将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董家庄村,像刘萍萍和老伴在森栖小镇打工的村民,不仅在家门口打工养家,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能长期地享受清新的空气、潺潺流水,他们的幸福感爆棚。

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走在董家庄村的主路上,一堆堆沙子、一块块青石,依次摆放在路边。施工现场,几位工人师傅忙碌着,有的在铺青石,有的在铺好的青石上喷水,还有的在清理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董家庄村位于太原市东山地区,有47户村民,总面积50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人少、地大村小的山区村庄。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出行,路的对面是村民家,另一面是沟壑。由于道路比较窄,老百姓出行艰难,时常会出现骡子、拖拉机翻到沟里的情况。”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建明介绍,那时,全村大部分耕地为山坡地,村民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加之前些年挖煤、开采石料,村里的植被水土惨遭毁坏,山体满目疮痍,寸草难生,村集体经济自然也很薄弱。

缺什么就建什么。面对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村干部积极与镇领导及区直单位协调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并动员村民出资出力,修建通村公路,改善农田水利等,补齐村内的基础设施短板。

“你们看,现在正在修建的这条主路,全长1100米,下个月中旬就通了。”李建明说,现在的董家庄村新修了5条小巷,实现了硬化村道全覆盖。新打的一眼深井,直接输送到每位村民家里,大家告别了长期靠手提肩背饮用水的历史。另外,村里还修建了村级办公室、党建活动室、农民休闲健身广场,打造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免费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

如今,村庄的路面硬化了,村庄绿化了,街院净化了,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觉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政府支持+企业投资+村民参与

全村的面貌变好了,如何才能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村两委班子谋出路、求发展,积极探索出一种“政府支持+企业投资+村民参与”的创新发展模式。

利用董家庄村地处省城近郊的优势,董家庄村确定了一条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与山西东林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董家庄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项目——森栖小镇,打造以“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文化休闲、绿色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文旅项目,为省城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游玩的好去处。

村民韩爱忠高兴地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将闲置的土地返租给小镇,每月挣的钱不比外面少!”企业的入驻激发了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现在除了30多位村民在森栖小镇打工,村里还为村民提供了护林防火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村里还为9名困难村民发放了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也实现全覆盖,为村民健康撑起保护伞。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口袋越来越鼓。

“您与诗和远方,只有‘栖’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说,从太原市区到森栖小镇只有7公里的距离。”李建明说,森栖小镇分期进行建设,目前累计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已进入试运营阶段,造型别致的民宿、精巧优美的小湖、水池中嬉戏的白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二期工程也进入建设状态。

“有了产业,村民才能创收,合作才能持久。”李建明表示,企业在这里重点发展民宿项目,以土地入股、合作分红等形式与村民共建共享。今后,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村民致富的可靠载体,广大村民纷纷投入到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之中,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高了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村两委带头干成为村民的“领头羊”,引进企业入驻栽下“摇钱树”,村民跑出致富“加速度”。昔日的贫困山村,实现了它的华丽“蝶变”,董家庄村成为村民美丽幸福的家乡。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实习生 翟敏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