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山西晋美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专访了壶关县晋庄镇西川村青年农民李向阳。李向阳,40岁,是土生土长的壶关人。18岁开始外出打工,之后开饭店、办养殖、搞农产品深加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把生意做得的风生水起,也有了一定积蓄。“生在农村不能忘本,我就想为家乡出点力、干点事!”说干就干,李向阳回到生他养他的西川村,从零开始,成立了山西晋美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在,就是想带领着乡亲们挖穷根、发种养殖财、走致富路。
2006年,李向阳返乡率先创办了壶关县西川绿色繁育合作社,新建养猪场,年存栏生猪1000多头,同时吸收社员50余人,辐射带动农村劳动力50余人从事生猪养殖及附属产业。李向阳说,合作社秉承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新鲜肉、高品质肉的宗旨,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改善养殖配套设施为基础,以精湛的专业养殖技术为根本,以独特的饲料加工配制方法为主导,以发展带动农民养殖户为落脚点,立足打造“西川养殖”优质品牌,真正实现与养殖户“产、供、销”一体化对接,尽早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对牲畜粪便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发展沼气和用作饲料种植基地的有机肥料。
“这孩子打小就有心眼儿,放着外边的好生意不做,甘愿回家乡干事创业,真不简单!”西川村一些村民说,乡亲们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佩服,都说李向阳是个难得的好后生。
“土地是农民的根,根断不了,农业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壶关晋庄谷子,昔日走红全国,2017年春天,李向阳成立了山西晋美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专门注册了“晋庄糠和圆”商标,为晋庄谷子今朝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为了进一步给农户提供优质的农资和服务,李向阳创新合作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常态化开展农技培训,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此外,李向阳认识到技术先行对农业增产的重要意义,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步伐,引进了无人植保飞机,配合成立了专业的农业植保服务队,为农户进行免费服务以及进行业务指导,在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李向阳注意到不少村庄存在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有些老人已经七八十岁的年纪,因为生计,还在地里干活。针对这一问题,他通过公司创新实行土地托管服务,形成连片规模经营,让农民生产投入大幅降低,劳动力得到解放,空闲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因为专业设施和队伍的加入,也让农作物实现了高产高收。
规模化种植直接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目前,公司已经在晋庄镇3个村庄开展了试点,涉及200多户500多亩土地,成效很不错。
“我们家有4亩地,孩子都在外边,年纪大了也种不了了。现在把土地托管给公司,什么都不用管,不仅不用愁着种地,拿的钱还多了,这是好事儿!”今年74岁的董大伯是首批享受土地托管的农户之一,通过这项惠农措施,老两口一年增收达到2000多元。
在李向阳看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靠人才带动,同时农业还要与时俱进。所以,他通过公司召集了一批有梦想、有技术、年轻有朝气的工作人员和农村事业合伙人,利用现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电商业务,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从今年开始,李向阳开始着手打造“壶关晋庄”品牌,建立了专业网站,同时依托淘宝、阿里巴巴等综合性电商平台来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并通过微信群、微商等方式开拓销售渠道,建立了一条以晋庄知名农副产品为支柱的强大销售体系。
在山西晋美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笔者了解到,今年1至8月,公司利用线上线下帮助农户累计销售西红柿、豆角、葡萄、香菇等农产品70余万斤,销售额超过150万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打通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最后1公里”。
谈起下一步发展,李向阳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将依托公司做好农业电商这篇文章,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通过网络和各类社交软件,进驻各小区、商圈、农贸市场等区域,并建立稳定的销售体系,更好地带领老乡一起致富。”
关晓云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