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一辆开启了Navigate on Pilot(领航辅助系统)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驾驶人死亡。尽管事故的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之中,却引起了社会对所谓“自动驾驶”功能是否安全的担忧。
驾驶分不同等级。L1至L2属于辅助驾驶;L3至L5才算自动驾驶。
长期以来,汽车行业对于自动驾驶的认识与描述,主要来自于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划分,驾驶分为L0至L5几个不同等级。L1和L2等级属于辅助驾驶;L4和L5等级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2020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公示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并且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工信部公示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也包括六级,其中,L0至L2,分别为应急辅助、部分驾驶辅助、组合驾驶辅助,而L3至L5则分别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
显然,无论是按照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划分,“辅助驾驶”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愿意将“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体验。
企业为突出产品优势,过度营销会误导消费者,应强调真实驾驶体验。
有专家指出,即便是看似已经有明确规定的分级,在实际传播和使用中也没有统一的表述规范。甚至很多新造车企业的销售人员在引导用户购买时,还会强调自己产品的自动驾驶功能有多强大。
到底什么是辅助驾驶?怎样才称得上真正的自动驾驶?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尚没有一个简单认知和准确辨识的行业表述规范,也缺乏具体的营销监管。而只要技术上能沾上边的,营销人员都要打个擦边球,蹭个话题热度。
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韩庆文表示:“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在宣传策略上往往会选择激进的姿态以突出自己的产品优势,但类似过度营销可能会误导消费者,的确需要引起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警惕。”
辅助驾驶系统起初得以发展,是为了减缓驾驶人的疲劳感和压力,提高安全性。有关专家提醒,汽车厂商应加强对准车主的讲解以及操作演示,强调真实的驾驶体验,而不是过度宣传技术的优越性,“哪怕在车辆稀少的道路上,都要双手握住方向盘,双眼看着路面,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
行业机构应尽快统一自动驾驶各等级中文名称,避免自动和辅助出现在同一个状态下。
就在事故发生的前几天,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要求企业实施在线升级活动前,应当确保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未经审批,不得通过在线等软件升级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技术监管趋严已成趋势。而基于监管与舆论压力,车企在技术宣传上将有所收敛。但区分“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尽可能减少消费者误读,当下还需要达成共识,见之于行动。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尽快统一自动驾驶各等级中文名称。“不管是L2还是L3,这都是专业用词,用户很难理解。”他建议,将L2定为辅助驾驶;L3定为高级辅助驾驶;L4定为自动驾驶;L5定为无人驾驶。“这样能够最大化地控制各方期望值,避免自动和辅助出现在同一个状态下,辅助驾驶就是人的责任,出现自动两个字就是车的责任。”李想解释。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也表示,行业术语应该变成普通用户可以精准认知的简单概念。今年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对自动驾驶标准进行了修订,其中明确了L1、L2必须称作辅助驾驶,L3、L4、L5才能称作自动驾驶。
杨忠阳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