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正文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发表时间:2025-04-05 04:50:22来源:山西日报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观朔州新编大秧歌廉政现代戏《李林》

                                                     新编大秧歌廉政现代戏《李林》剧照

草鞋皮带,双枪在手,短发齐耳灰军装,帽檐上别着一颗闪闪的红星。抗日战争期间,华侨女儿李林在雁北的烽火硝烟中挥刀跃马,纵横驰骋,英勇杀敌,天地间呼呼生风,巾帼英雄新月皓光。由朔州市纪委监委主办、段宝林先生编剧、朔城区大秧歌剧团演出的新编大秧歌廉政现代戏《李林》以伟大的英雄感召力和强烈的舞台艺术感染力,唱响廉政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回荡着“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的铿锵旋律。

舞台上,李林的母亲正在给女儿准备嫁妆,1200块大洋,还有黄金首饰,看得出这是一个光景不错的殷实人家。李林回来了,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改了名字,不叫秀若了,叫李林,要参加革命,要去前线,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大吃一惊,连忙劝阻,她希望女儿安安稳稳生儿育女过日子。“《共产党宣言》让我有了方向,握拳宣誓加入了共产党,带头游行血染在红旗上,组织军事演练骑马打枪,马列主义是我终身信仰,我要用生命去实现理想”,粗犷高亢的大秧歌唱腔回荡,铿锵有力的唱词令人血脉偾张,李林找到了挽救国家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正确道路,是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坚定,让李林浑身闪耀着一往无前的青春战斗风采。李林的父亲理解了女儿的决定和行动,支持女儿出塞上战场。

这是第一场《信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林作为南洋华侨并不是养尊处优地两耳不闻窗外事,她习文练武,关心时局,把民族的危亡和青年的责任担当紧紧系在一起;她把置办的嫁妆准备用来办平民夜校、买战马、组建骑兵队伍;她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吃苦、奋斗、牺牲、上前线、去塞外、去雁门关,她跟妈妈说,她不再是李秀若了,她是李林!她写下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山头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天空的星星明了又暗,暗了又明。李林懂得了启迪民智民族复兴的道理。归国途中,她数次捧读《共产党宣言》,进入厦门集美学堂读书,她深刻明白了“革命”二字的真谛,积极参加抗日宣传队,宣传抗日。在上海爱国女中,她梳男式短发,不施脂粉,着长裤和方头皮鞋,昂首阔步,英姿飒爽。她看进步书籍,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在北平,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敬佩列宁改名字为列宁的中文译音——李林。

1937年秋,李林来到雁北,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打持久战游击战和雁北人民同吃同住,她把一颗平民心落地生根。报到的当天,迎接她的组织组组长曲剑(剧中名),一看见李林,就惊讶道:“这么面熟,好像……好像在哪儿见过。”曲剑想起来了,是“一二·九”游行示威,北平街头,李林是旗手,曲剑是护旗队队员。晋绥边区工委书记出于安全考虑,希望李林留在后方。李林说,读书上学不是为了给自己披一件华丽的外衣,是为了砸烂这个万恶的旧世界,立誓言决心已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林的这段道白和唱词似春雷像风电鼓荡着观众的心,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高扬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基调,令人振奋。她办起平民夜校,教大家识字学文化,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真理。巧夺敌人战马,组建骑兵队,一支铁骑在雁北的山峁沟壑里踏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日战斗英雄曲。

金秋红叶漫山,岱海碧波荡漾。绥南,李林和曲剑假扮新郎新娘,举行成亲仪式。他们要夺取经过这里的日本鬼子的一百多匹战马。黄土高原的窑洞背景烘托出喜庆的气氛,红双喜字、大红绸花、旺火等元素背景设置体现出晋北传统文化民俗之美,画面感带给观众艺术审美的享受。李林勇敢善谋,当机立断,成功夺马,而且善做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及时制止伪军的错误行动,体现了一位女英雄所具备的果敢气概和智慧才情。李林用夺取的120匹战马组建起骑兵队伍,拔据点,烧炮楼,夜袭敌军营,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她把那匹最强悍的菊花青战马驯为驰骋疆场的勇猛坐骑,踏遍青山,仗剑塞北,双枪在手,左右开弓,战旗猎猎,纵马萧萧,关山万里云和月,春风长城爱国情。

晋绥期间,李林和曲剑因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走到了一起。1938年12月,经组织批准,二人在沈庄窝村一个窑洞里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没有嫁妆,没有摆设,窗子上贴了红纸剪的双喜字,炕上依旧是那张用来学习的小炕桌。第四场《追求》讲述的正是李林和曲剑的爱情故事。曲剑遇到李林后,感叹道:“我曾想这一生永不再娶,没想到又偏偏遇到了你,民族复兴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抗日救亡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慈母般的爱心钢铁般的意志,视信仰如生命坚贞不移,心里装得下整个世界,却唯独没有自己。”这段唱词,表达了曲剑对李林的疼爱中包含着敬仰,对爱人英雄的赞美。李林道:“马列主义共同的信仰,怀揣救国梦革命理想,同甘共苦把一切交给党,革命伴侣地老天荒。”纯真的情感,率真的表白,女英雄就是这么可爱。

1940年4月25日,敌人进行第九次大扫荡,来势凶猛,兵分三路扑向洪涛山区。此次战斗中,李林骑着战马在枪林弹雨中飞驰,一手八音枪,一手驳壳枪,双枪齐发,追上来的敌人纷纷倒地。在密集的枪弹中,李林连中三弹,倒在了地上。“抓活的”敌人狂叫着扑向山顶。李林清点子弹,发现八音手枪内只有一颗子弹了。她扶着土埂,拼尽全身力气,摇摇晃晃站了起来,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喉咙。时间定格为1940年4月26日14时许。李林牺牲时肚子里还有三个月大的婴儿。最后一场《殉国》再次阐释这一主题。舞台上,鲜血染衣的李林坐在大树下,手轻轻地抚摸着肚子,她对腹中的孩子深情诉说,向父母深情诉说,向爱人深情诉说。“为我的大中华屹立东方,为我的同胞翻身解放,为我的祖国繁荣昌盛,为鲜红的旗帜永远飘扬,革命的理想比天大,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随着清脆的枪响,悲壮的音乐声催人泪下,震撼灵魂,苍茫天地间,升起李林坚毅勇敢、跃马飞驰的雕像。24岁的青春生命化作长城上空高洁的明月,清辉洒人间,岁岁年年。

《李林》编剧段宝林老师,从立意到情节,从人物设置到戏词台词,在尊重历史事实和生活事实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美学法则所许可的艺术虚构和塑造,通过戏剧手法和技巧,提炼素材,把历史材料变成紧凑生动的文学真实,将优秀共产党员李林的光辉形象立于舞台之上。剧目的成功演出让大家在感受文艺作品魅力的同时,廉政教育随之入脑入心,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有道是继往开来,年年山水绿,日日夕阳红。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是一个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逐梦者,是一个启迪民智的践行者,是党的忠诚战士。李林惊神泣鬼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似江河流淌,像朝霞燃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边云芳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