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不断提升乡村“颜值”,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村更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引领是首要前提。
近日,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力争3年内完成实用的综合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乡村,规划先行。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要既提出思路要求,又明确办法举措;既兼顾当前,又考虑长远;既增强紧迫感,又切实抓好节奏。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乡村点多面广,要充分考虑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做到保护建设并重。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鼓励各地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历史传承、自然禀赋、文化积淀以及产业特色等要素,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穿生态理念,彰显优势,体现特色,注重村镇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而应是千姿百态,既彰显自然特色,又不搞千村一面。
乡村就是一个生命体,外在面貌是形,内在文化是魂,唯有塑形与铸魂并举,内外兼修,才能让美丽乡村形神兼备。因此,要把繁荣文化、涵育乡风纳入规划,着眼于提升乡村气质和韵味,深入挖掘历史人文特色,聚焦文化遗存,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把自然禀赋、乡村习俗、传统风物、文化古迹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效衔接起来,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全省各地要借助十件实事,用好强农惠农东风,集众智、汇众力,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因势利导、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把“面子”“里子”结合起来,给环境“洗脸”、为素质“洗礼”、对产业“洗牌”,做到“整”有章法、“分”有活力,美丽乡村定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李慧勇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