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倚技而业。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一批劳动者因之得以淬炼,尝到甜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印发《2021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十件实事实施方案》,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程即为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已培训高素质农民8450人、颁证6800人,其中,中高级持证农民3400人。如此态势,着实令人欣喜。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程,是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保障我省农业实施“特”“优”战略的必然要求,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人才振兴,至为关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农业农村厅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各类院校的教师、各地乡土专家中推出10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金牌教师”,认定100所“高素质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出台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评价标准,探索建立起以实践操作为核心的技能评价模式,形成“培训-评价-颁证”工作机制,极大激发了农村青年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热情和干劲。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程,既要点上发力,也要面上突破,尤其要重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劳务品牌。近年来,吕梁市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主动对接市场,着力培育形成“吕梁山护工”品牌,推动3.8万多名农村妇女走出大山,在全国家政业有口皆碑。天镇县积极创设“保姆大学”,为当地妇女就业增收拓宽路子,成为一支人均年收入3.5万元的“娘子军团”,其就业区域遍布北京、天津等地,有的还走出国门成功就业。陵川县抓住劳动力市场对叉车工需求较大的机遇,打造“棋源叉车工”劳务品牌,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棋源叉车工”在与东部地区国企用工需求实现对接后,形成了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出的就业机制……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作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既富了脑袋,也鼓了口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精准对接需求,抓好实训实习,我们就一定能够顺利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程,圆满完成全年预定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奠定坚实基石。
周慧虹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