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殷浩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8月31日,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奋力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着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现表里山河、美丽山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蓝天保卫战创最好成绩。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均排名第二。特别是今年1-8月,全省11市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迈进3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全省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7%,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1-7月,全省地表水9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好于国家初步设定的年度考核目标。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实现了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
绿化铺就三晋底色,我省森林覆盖率创历史新高。“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营造林2307.35万亩,2020年营造林408.1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到2020年底,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根据2019年省级森林资源年度清查,全省森林面积5450.93万亩,森林覆盖率23.18%,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04%)。全省生态功能呈现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确保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我省现有野生植物2743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541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褐马鸡、黑鹳、华北豹、原麝为山西四大旗舰物种。全省已设立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272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10%以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形成,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有效加强,85%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作出更大贡献。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