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黄花饼,大同黄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发表时间:2025-04-03 18:04:17来源:山西晚报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黄花饼创始人,了解黄花饼从难以下咽到人人叫好的历程

黄花饼,大同黄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去年以来,大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特”“优”战略为引领,持续做优做强黄花产业。
  如今,大同黄花已开发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等四大系列100余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8.4亿元,“小黄花,大产业”,大同黄花产业正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迈进,将习近平总书记“黄花保护好、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切切期望变成生动实践。
  黄花饼是黄花产业链上结出的一朵奇葩,自推向市场以来,已经销售7000万元,为黄花深加工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目前黄花饼受到市场追捧,供不应求,“南有鲜花饼,北有黄花饼”也在全国叫响。
  黄花香自苦寒来。近日,山西晚报记者通过采访黄花饼创始人郑贵权,了解到黄花饼历时三年上千次试验,从难以下咽到人人叫好的研发过程。
  郑贵权是广州市丛化区人,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十几岁就开始辍学打工。16岁的时候,在北京一家蛋糕店打工的郑贵权靠着一手过硬的裱花技术,夺得了当年全国裱花大赛冠军,此后成为专门搞培训的面点师傅,受邀到全国各地去传授技术。受到弟弟的启发,大哥郑祝伟1997年也参加了裱花大赛,同样获得了冠军。
  1998年,郑贵权和大哥来大同教技术,哥俩当时已经有了5万块的积蓄了。看到大同的消费水平高,生日蛋糕卖得火,他们下决心开店创业。20多年下来,靠着质量和服务,他们已在全市开了41家连锁店,建设了占地50多亩的大威皇食品厂,成为当地知名的食品企业。
  近些年,郑贵权发现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上来了,但是深加工能力没跟上,本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的黄花找出路”的想法,开始着手研发黄花饼,决心打造一款具有大同特色的功能性食品。
  研发黄花饼并非一帆风顺,郑贵权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做黄花饼是直接把黄花放到饼里烤,结果饼熟了,黄花硬得咬不动,像饼里夹着6根铁丝。后来用鲜黄花煮熟再加到馅里,但是鲜黄花一煮就烂,做出的黄花饼里找不到黄花,口感也不好。后来用腌过的黄花,放到面团里烤,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连本厂的工人也在背地里嘲笑说,这个南方人一定吃错了“药”,我们祖祖辈辈也没听过用黄花能做饼。
  但是郑贵权却像着了魔一样,把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他还高薪从广东请来两位广式面点大师,一次次试验,寻找新的解决办法。经过三年时间和上千次的试验,产品终于定型。
  黄花饼的第一个大订单来自影视演员成龙。在大同举办“成龙动作电影周”上,成龙带着黄花饼举行粉丝见面会,他认为黄花饼能承载他和影迷的深厚感情。此后,成龙粉丝见面会开到哪里,大威皇就把黄花饼用快递发到哪里。网络带货达人薇娅也曾给黄花饼“站台”。在去年的一次带货直播中,薇娅曾在极短的时间内卖出70万个饼。
  在大同古城鼓楼东街,记者看到,虽然到了晚上十点多,熙熙攘攘的旅游团和市民并未减少。大威皇四牌楼连锁店的黄花饼招牌格外显眼,引得游客纷纷进店选购,他们边挑选黄花饼,边谈论着“忘忧草、母亲花”的食疗功能。
  “咱们云州的黄花饼卖的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黄花,是一咬就能见的6根黄花,而不是把碎黄花打碎拌进馅里不见踪影。”郑贵权介绍,目前黄花饼已经开发出原味、椒麻、素饼、无糖等六个口味,上市一年多时间,已经销售700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过亿。郑贵权介绍,今年他们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16000平方米的新车间,新上10条生产线,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到时候,黄花饼的产销量还会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可以带动数百户农户创收,助力巩固脱贫成果。
  黄花饼把销售半径从大同扩展到全国,为企业增加了50%的销售额,牵引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同时也用小小的黄花饼传播了大同的黄花文化。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杨生贵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