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志成 通讯员高伟 段成钢)11月26日,大同市御河流入桑干河处的河道附近,一群白色的水鸟正在尚未结冰的水面嬉戏啄食。河岸边一块“河道禁止乱占乱采”的告示牌十分醒目,告示牌上还标注着制止河流“四乱”的相关规定,同时公布了举报电话。
河岸边的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如今在河道内采砂、倒垃圾、占地建房的行为都得到了整治,附近的村民也成了制止河流“四乱”的义务监督员。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缘于该市水务系统进行的行业整治项目化管理。今年6月,该市水务局摸排出一条涉恶线索,涉及河道乱占乱采。该局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平台立刻对全市该类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最终确定开展“携手清四乱”百日会战。在这一会战中,该局在三个月间共排查河流“四乱”问题120处,关停取缔非法采砂点14处,拆除违建1.4万平方米,清理垃圾464万立方米,全市河道管理秩序明显好转。
设立平台破解行业整治难题是该市扫黑除恶的一大特点。“目的是从源头上净化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大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把行业整治列为专项斗争重点,积极打造“1+N”平台,组织实施项目化治理。扫黑除恶开展以来,全市各行业单位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98个,解决各类问题隐患1056件,专项斗争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深化。
打造一个大平台,形成行业整治一盘棋格局。该市从市级层面构建行业治理平台,一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建立积分管理制度,三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这一平台,该市扫黑办每周组织召开联络员工作会议,每月组织召开行业单位分管领导碰头会,每季度组织召开行业专项整治推进会,确保了阶段性工作的具体化落实。而对于每个行业面临的不同问题,该市又依托数个小平台,助推问题隐患一揽子解决。目前,全市23家行业监管单位分别建立专项整治平台,实行“一条线索、一个清单、一项整治”的“三个一”工作模式,对摸排出的每一条线索,各行业单位循线深挖。
为实现大小平台无缝对接,该市创新上下联动抓整治“三项机制”。一是创新市县联动机制,实现市县两级同频共振、同步推进,提升治理效果。二是创新各行业单位间联动机制,对疑难复杂治理问题,市级平台牵头,行业单位一齐上手,形成攻坚合力。三是创新政法机关与行业单位联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三书两办”工作制度,对每一起涉黑涉恶案件都实行应提尽提。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