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日前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该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立法是对现实的呼应。基于专业优势,医师在飞机、高铁等公共场所对突遭意外者主动施救是常事。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青年医生于逸飞在郑州地铁5号线救治被困伤者获全民点赞。然而,救治一旦失败或出现意外,施救医生受苛责、遭恶评,甚至被诉至法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某列车上有乘客突发疾病,女医生陈端施以援手,事后却被列车工作人员索要医师证并被要求写情况说明。医生孙向波为昏倒在药店的老人做心肺复苏时压断对方肋骨,竟遭家属索赔。如此,不免寒了好人心,束住医者救人的手。
医师对非医疗场所内的病患自愿实施急救,本属见义勇为的善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此前已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出台的《医师法》再次重申这一“好人条款”,让善意救治者免除后顾之忧,能鼓励更多医者在他人遭遇不测时挺身而出,给更多病患带来生命希望和世间温情。
邬帅莉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