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 > 正文
秋空悬明月 天舟再出发
发表时间:2025-04-04 20:37:53来源:新华社

                                                                     秋空悬明月 天舟再出发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详解

图为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现场。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北京时间9月20日15时10分,中秋节的前一天,搭载着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约597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取得20战20捷。

这是中国向空间站核心舱送出的第二件太空“包裹”。千里之外的西北戈壁,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已排上了日程。

天舟“兄弟”月下有约

天舟三号从大海之滨起飞,天舟二号仍在太空飞行。

兄弟俩要一直相伴共飞,直到他们的收件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当面“签收”后才会分离。

5月2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二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按照工程规划,两艘货船会同时对接在天和核心舱的两端,形成“一”字形构型,等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到来。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助理邓凯文介绍说,两艘中国货运飞船同时在天运行,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是第一次。

其实,天舟家庭不止这两兄弟,而是“四胞胎”。为了满足空间站建造阶段密集发射的需要,天舟货运飞船实行了组批生产,同时生产了二、三、四、五号。这4艘货运飞船的外形、功能相似或相近,比如,总长都是10.6米,寿命一样,最大起飞重量一样……

从装载的货物来看,天舟二号按照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3个月的需求进行配置。天舟三号装载的货物则更加充沛,可以保证3人在轨驻留6个月的饮食。

包裹的颜色也有了更细心更人性化的改进。天舟二号的包裹全部统一为米白色,虽然外包装上有标识和“扫一扫”就能知道里面装什么的二维码,但是毕竟颜色单调,航天员取拿物资还是有点“费眼睛”。

天舟三号的包裹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食品、衣物、工具……各种不同的物资采用了不同颜色的包裹,配上标识和二维码,一目了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介绍说,天舟三号的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二次应用性飞行,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

“御用”火箭精准投送

9月20日下午,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完美地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到2022年底,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发射任务,其中4次货运飞船发射都是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承运”。“长七”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天舟飞船的“御用”火箭。

然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研发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2020年3月,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因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就在4个月前的天舟二号发射中,距离发射还不到3个小时,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系统突然出现压力值参数异常。

5月29日,两度推迟发射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终于成功将天舟二号送入太空。研制团队用5个字形容那一刻的复杂心情:冰火两重天。

9月2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又一次升空,将天舟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天舟三号赶在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月夜,将物资包裹送达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一首一尾对接在核心舱的两端。

天舟母港优势独具

海南岛最东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岸线不远处,两座巨大的发射塔架直指苍穹。

“5、4、3、2、1,点火!”9月20日下午,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在剧烈的轰鸣声中点火升空,驶向浩瀚无垠的太空。

时针回拨到5年前,这里的欢呼声同样振奋人心。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亮相。中国文昌,琼北古邑,也第一次以“航天”主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作为我国第4个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目标,就是为了满足我国运载能力大幅提升的需要。

相比酒泉、太原、西昌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独具优势。一是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同等条件下能够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15%以上;二是射向宽、安全性好,火箭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海域,残骸落区均在海上;三是海运便捷、可行性强,能够解决铁路、公路和空运均无法运输大尺寸火箭的难题;四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是我国首个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空煤油等新型推进剂的发射场。

5年来,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运载能力更大、可靠性更高、更绿色环保的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使得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发射成为可能。

5年来,在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的托举下,天舟一号、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个个大国重器从这里飞向太空,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在一发发火箭升空中,以“打一仗进一步”的节奏茁壮成长,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发射场已形成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综合测试发射能力持续提升。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