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
普法宣传进企业
“调解进企业”落到实处
“掌门人”王继宗耐心劝导
开栏语
本报“调解七进”在线栏目与读者见面后,获得热烈反响,即日起,本报与山西省司法厅再次联合开设摄影故事栏目——双击“调解七进”,以镜头讲故事的方式,聚焦全省“调解七进”中一个个暖心故事,实况记录典型调解实例、经验,着力推动山西“调解七进”顺利开展。
工伤鉴定早有定论,但受害人始终未能领到工伤赔偿金,不满情绪在一点点酝酿;涉事企业苦于没有人从中斡旋,导致与当事人的谈判几度无奈中止。这不,在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宫西街1号的万和调解室里,拥有企业家头衔,深谙企业类似案件调解方向的王继宗主动扮演起“和事佬”角色。企业的苦衷是什么,受害人的诉求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双方放下顾虑,坦诚以对,老王不慌不忙。终于经过一番背靠背与面对面,老王让双方握手言和。
为了能让“调解七进”落到实处,太原市万柏林区司法局坚持开门搞调解,动员社会有生力量促调解的思路,广泛发动、引导辖区专业调解组织建立与功能完善。在该区司法局的有力指导下,一批具有丰富调解经验、深受群众信任、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家、律师和退休老党员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万和调解室”就此应运而生。
调解室“掌门人”王继宗,是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万柏林区天福祥餐饮服务公司的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他自愿放弃每年10多万元的经营场地费,设立了60多平方米、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万和调解室,利用所长为辖区企业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企业稳定经营,安全经营。
今年4月,一名个体企业雇用的劳务工人在工作时突发疾病去世,因其家属和企业无法就赔偿款数额达成一致,导致逝者迟迟不能入土为安。王继宗不辞辛苦,从法理和情理两个角度多次进行调解,最终获得了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当事人特意赠送了锦旗致谢。
5月份,万和调解室又成功调解了一起补偿款分配案件。案件要追溯到5年以前,某股份制企业用地被列入征用范围,政府与该公司签订了补偿协议,约定政府向该公司提供补偿款,由公司统一向职工支付。但是直到2019年,该公司董事长始终未按照协议履行给付义务,而是将补偿款存入银行。两年来,双方始终未能就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王继宗详细了解情况后,多次组织该公司负责人及职工代表进行沟通协调。在调解中,他找准症结点,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将相关政策讲明说透。经过其耐心细致的调和,各方取得了一致意见。
如今的万和调解室,九条“万和调解三字经”蹚出了人民调解新路径。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共成功调解民事案件2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0起,成为万柏林区人民调解的一块“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傅国辉摄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