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调节市场、稳价保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压舱石”。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储备粮管理,保证我省省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提高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日前,我省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办法》共有8章内容,分别从总则、计划、储存、动用、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以及附则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更加完善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构建了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省级储备粮保障体系。
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不断完善储备计划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地方粮食储备是保障区域粮食市场供求和应对突发状况的“第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管好用好储备粮”,并明确指出“要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
储备粮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管理办法?省司法厅副厅长李云涛称:就拿新冠肺炎疫情来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都怕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导致粮食物资无法得到正常供应,随着储备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无论是米面油还是蔬菜都得到了充足的供应,而且价格基本没有上涨很多,解除了很多人的恐慌。这就说明,储备粮就是救灾应急的“蓄水池”,在灾难面前,对社会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立法加强储备粮管理意义重大。
为加强省级储备粮管理,我省制定的《办法》中明确了承担省级储备粮任务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省级储备粮储存安全,依法履行省级储备粮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组织实施省级储备粮计划,建立省级储备粮业务管理制度;省财政部门负责省级储备粮贷款利息、保管费用和轮换费用(以下统称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省级储备粮相关工作;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省级储备粮信贷资金需要;承担省级储备粮储存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储单位)负责省级储备粮的日常运营管理。
针对省级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等方面,《办法》中明确由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储备粮计划,会同省财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下达省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计划。承储单位根据省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省级储备粮的收购、销售。储备粮的轮换,由承储单位结合省级储备粮的储存品质和入库生产年限,逐级提出轮换计划申请,经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省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批准后实施。
确保管得好调得出
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
粮食作为国家储备的重要民生保障物资,生产周期长,产能恢复难,且有不可替代性,需要通过修订办法,确保地方政府储备粮储得足、管得好、调得出、供得上。用创新方式强化管理,严格监管责任,不断提升储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办法》规定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布局合理、节约成本和便于监管的原则确定承储单位,并对仓(罐)容规模、智能化仓储设施、储存仪器和场所、相关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出要求。承储单位不得虚报粮食收储数量;不得通过以陈顶新、以次充好、低收高转、虚假购销、虚假轮换、违规倒卖等方式,套取粮食价差和财政补贴,骗取信贷资金和省级储备粮基金;不得出现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刘鹏介绍:“若出现全省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以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可以动用省级储备粮。需要动用省级储备粮的,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部门、省财政部门提出动用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省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决定动用省级储备粮并下达动用命令。”
在资金管理方面,《办法》要求省财政部门建立省级储备粮财政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保管成本变化、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改组改制等情况合理确定财政补贴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克扣省级储备粮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信贷资金和省级储备粮基金。
加强部门责任监管
筑牢粮食储备安全屏障
确保储备粮安全,必须加强各方责任的监管,《办法》明确规定了省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省财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省级储备粮数量、质量、储存安全、管理状况、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及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按照《办法》要求,将建立定期普查和年度考核制度,对承储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动态调整承储任务。刘鹏表示,若出现相关责任人不按规定要求下达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和拨付费用补贴的,不组织实施或者擅自改变省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及动用命令的,干预承储单位正常运营的,发现省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存在问题不予纠正的,发现危及省级储备粮储存安全不立即采取措施的,将按照《办法》中规定: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承储单位,《办法》还明确提出不得出现以省级储备粮进行期货实物交割;以储备设施、设备为债务作担保或者清偿债务;擅自串换品种、变更储存库点和仓号;入库的省级储备粮未达到收购、轮换计划规定的质量等级和国家规定的常规质量、储存品质和食品安全指标等行为,若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承储任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办法》规定,擅自更改省级储备粮入库成本、贷款规模和省级储备粮基金,或者挤占、挪用、克扣、骗取省级储备粮基金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记者邢晓瑞 郭亚红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