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 > 正文
不退缩不离开 浑身被凉水浇透是工作常态
发表时间:2025-04-05 05:04:19来源:山西晚报

中铁隧道局集团集大原铁路JDYXQ-SG1标项目经理部:

不退缩不离开 浑身被凉水浇透是工作常态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李婷制作:赵亮

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以下简称集大原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对加强华北地区互联互通、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集大原高铁恒山隧道位于朔州市与忻州市交界的恒山山脉雁门关地带,隧道全长14.76千米,因地质复杂,穿越7条断层破碎带及浅埋、偏压、特殊黄土等不良地质段,存在突水突泥、坍塌、大变形等风险,为极高风险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自2020年6月30日开工以来,中铁隧道局集团集大原铁路JDYXQ-SG1标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集大原铁路项目部)的近800名员工,发扬“越是困难越向前”的隧道铁军精神,顺利推进工程建设。

10月1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亲历这群“开路先锋”的故事。

1日18时许,在张家庄乡的集大原铁路项目部门前,60名连夜驱车驰援侯(马)月(山)铁路山西沁水段的集大原铁路恒山隧道员工,刚风尘仆仆回到项目部。带队负责人、集大原铁路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陈斌介绍,受连续强降雨影响,作为晋煤外运重要通道之一的侯(马)月(山)铁路山西沁水段在9月26日出现边坡溜塌、路堤滑塌,线路一度中断行车等情况。当日深夜,他们组成中铁隧道局集大原抢险救援队。经过四天三夜顶风冒雨的连续抢险后,终于在10月1日顺利完成任务。

简单扒拉口晚饭后,陈斌又与工作人员一起赶往恒山隧道1号斜井的施工现场。

陈斌介绍,恒山隧道所处的恒山山脉雁门关地带,地表干涸,但地下水极其丰富,集大原铁路项目中正在开挖的7个作业面中,恒山隧道1号斜井是环境最艰苦的。“1号斜井自2020年11月份进洞30米就出现大量涌水,平均每天涌水量达到8000方,远超原设计4000方/天的最大涌水量。”陈斌说。

车子停在恒山隧道1号斜井的入口处。山西晚报记者同十余名工作人员一起,换好连体雨衣并戴上安全帽,缓步走入井内。

山西晚报记者刚走进1号斜井,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洞中大量涌水随着裂隙喷涌而出,犹如水帘洞一般,而冰凉的水还在不断地从掌子面(掌子面即开挖隧道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洞顶和周边岩层中涌出。

陈斌介绍,自去年11月开始,1号斜井的所有工作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作业,随时喷涌的水流将作业人员淋得全身湿透。因此,为了保证最基本的体温和体力,项目在洞口搭设保温棚进行封闭,并在洞内加装大型暖风机,提高洞内温度,同时在隧道内设置烘衣房,改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让我感动的是,一年多来,没有一个人喊苦,没有一个人叫累,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离开。”陈斌说。

自2020年11月至今,经过项目团队和作业人员的艰苦奋战,最大日进尺达8米,累计掘进910米,施工进度和产值稳步提升。

根据水文地质和设计资料显示,恒山隧道高峰期涌水量超10万方/天,预测最大将达25万方/天。“涌水大,我们决心更大;困难多,我们办法更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为早日建成集大原高铁奉献我们的力量。”陈斌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