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心系群众抗洪灾 情暖深山建家园
发表时间:2025-04-05 05:04:19来源:融媒在线

——阳城生态环境分局帮扶秋泉村灾后重建纪实

自7月以来,多轮强降雨导致阳城县东冶镇秋泉村受灾严重。作为帮扶单位,三个多月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阳城分局干部职工践初心、献爱心,踏泥泞、进深山,与秋泉村的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抗击洪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演绎了一曲生动的灾后重建、抢收抢种进行曲。

排除万难打通生命线

。7月11日,大雨如注,山洪暴发。地处沁河岸边、深山峡谷之中的秋泉村遭受了千年一遇的洪灾。群众生命财产瞬间毁于一旦。面对无情的洪灾和受灾的群众,第一书记柴能庆、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向阳、队员吴伟 民第一时间深入秋泉村了解灾情。由于阳济公路三窑段冲毁,车辆无法通行,他们就步行5个小时到达村里,与支村两委冒雨走遍三个自然庄,勘察受损情况,慰问受灾群众。针对山洪冲毁道路,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进村的实际情况,紧要关头,他们与村干部研究,决定首先打通生命线。面对不停的降雨,他们与村干部迅速组织群众对冲毁严重的路段进行了抢修,仅用五天时间就打通了救灾生命线,并将3名受伤严重的群众送到了县医院进行治疗。

动之以情转移群众。难舍是乡情,最美是故土。由于连续降雨,被洪水冲的千孔百疮的房屋更加脆弱。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危及群众生命安全,迅速把群众转移到安全之地成为当务之急。经过摸排,需要转移51户群众。面对洪水冲毁的家园,面对曾经居住几十年的老屋,许多群众难舍难离。第一书记柴能庆、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向阳、队员吴伟 民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部分老人行动不便,但由于居住的房屋受灾不严重,不愿转移。他们就和村干部轮流不厌其烦做思想工作,最终使这些老人同意转移。经过三天的努力,将51人安全转移到东冶镇中学和桑林,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情暖深山帮扶建家园

。这次无情的洪水,卷走秋泉村2名群众,进村道路滑坡塌方25处,冲空路基20处,冲毁公路约2公里,冲毁村庄街道200余米;86户房屋产生安全隐患,20户房屋倒塌,17户贫困户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冲毁损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约300亩,直接经济损失约730余万元。为帮助群众重建家园,第一书记柴能庆、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向阳、队员吴伟民迅速将受灾情况整理上报分局。局党组收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为秋泉村捐款1.8万元。与此同时,积极联系推土机、铲车,清理塌方25处,修复、拓宽道路2公里。

突击队帮助抢收抢种。

9月下旬,正是秋收种小麦的关键时期,然而连绵不断的降雨导致农作物无法收获。第一书记柴能庆、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向阳、队员吴伟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挨家挨户排查秋收进展情况,帮助群众抢收,另一方面,积极和局里联系帮助贫困户和无劳力户抢收。局党组第一时间组织30余名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到村里帮助贫困户抢收。截至目前,17个贫困户的农作物已全部完成抢收。下一步,局党组里计划在15号以前,再组织突击队,深入村里,帮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完成抢种。

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洪灾,不忘的是初心;重建家园,不变的是信念。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晋城市生态环境局阳城分局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志愿者突击队的作用,与秋泉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携手战灾情、合力渡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建美丽家园。(张莉 谢晚龙 )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