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5日,记者从榆社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该开发区通过用地出让标准化、审批监管便捷化,实现拿地即开工,目前已完成14宗共748.12亩“标准地”的组卷报批工作,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优化“标准地”指标体系。开发区结合产业类型和项目特点,建立“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推行“一地一议”,并适时作出调整。建立“标准地”约束机制,将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及约束性指标纳入标准地使用协议,明确约定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标准及奖励措施,划定未按期达到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标准的违约责任,确保“标准地”出让依法依规。
鼓励“标准地”灵活供应。对于工业项目用地,开发区采取“一企一策”“先租后让”或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地,实现“地等项目”。企业有用地需求时,需签订《项目入区保证金协议》,并按3万元/亩一次性缴纳保证金。项目用地保证金在企业缴纳项目用地款时,全额退还。完善“标准地”保障机制,企业根据承诺条款自主开展设计和施工,履行承诺事项。规划建设和投融资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办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手续,相关部门依据职责对照合同和承诺内容,对企业投资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
“标准地”改革有效推进。开发区用短短1年多时间,全部完成了关于“标准地”出让的政府统一服务事项14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开发区将在目前已完成14宗“标准地”的组卷报批工作基础上,实现年度“标准地”改革目标翻两番,涉及11个项目,将有8个项目开工建设,到年底可新增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2022年将有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入统,“标准地”快速出让,真正开启项目建设“加速度”。(闫杰 陈谘)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