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双减”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热词。全省各地、各学校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校内外教育生态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巨变。“双减”之下,孩子们有了更充裕的课余时间,有了更多与家长相处的亲子时光,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双减”落地后的新现象
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学校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陆续实施了各项“双减”举措,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作业大幅减少,不少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包括午餐、放学托管等在内的课后服务稳步推进。与此同时,校外培训负担也大幅减轻。家长们感受到了变化与利好,但也有不少家长还心存顾虑,并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感。
“‘双减’政策落实后,最高兴的是学生,最受益的是家长。但顾虑最大的也是家长。”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网友坦言,过去,相当部分家长把生存压力、高考竞争过早地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盲目攀比,不但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双减’之后,学生们晚上的作业少了,周末不用早起赶着上辅导班了,课余时间有些富裕了,可以睡个懒觉、和小伙伴撒个欢儿;对于家长来说,课外培训费用节省了一大笔,中午、晚上不用急着做饭、接孩子了,周末陪孩子到处赶课的情况也大大减少。”这些现象都令人欣喜。
“如果‘双减’政策确实能够落地,大家都只在校内好好学,我们也就不去花心思让孩子在外面补课了。”刘青的孩子刚上二年级,她还在观望中,“现在孩子放学后几乎没有什么作业。负担减了,但焦虑还在。听说班里有不少学生放学后去某培训机构上课,大家还是很拼的。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去上。”
重建健康科学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培训机构那么火爆,是孩子自己要上培训班吗?不是。是家长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觉得需要。教育部提出‘双减’,首先家长的观念要变。”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孙秀梅在一次讲座上谈到“双减”时表示。
我国中小学生减负已提出并实行多年,减负的核心目标一以贯之。有专家表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减负的目的是避免把学生的学习异化为考试成绩的军备竞赛,从而让教育回归本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孩子赶着上各种培训班,家长疲于接送孩子,比上班还忙。”这样的“周末现象”曾令不少家长深陷其中。“这是一种过度教育下导致的畸形模式。”郭曼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郭曼宇曾受聘太原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省妇联山西女性文化课堂特聘教授,从事国学教育、家庭教育研究10余年。她说:“过去,过度的分数人格化导致了过度的教育,家长们一股脑地追求分数,家庭的周末生活模式就是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家长没有时间真正了解孩子,孩子也没有时间围在家长身边、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在经历着什么。这种亲子相处模式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双减’政策之下,有望让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回归到正常的模式。这是好事。”
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习回归校园,是“双减”政策下的共识。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如果不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就要保证学生在校内能学足学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重新成为学校的要求。“给学生减负,更重要的责任在学校,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作业质量。”孙秀梅说,责任边界不清,家庭替代学校操心操办学生们的学科学习,这是一个大问题。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事,学校做好学校教育的事,家校携手又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双赢。
家长角色定位对了才能教育好孩子
“‘双减’反而给家庭留下了真正的亲子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郭曼宇建议家长去真正了解孩子,“过去,被焦虑裹挟,不少家长可能都没时间真正了解孩子,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踢足球,结果去学了钢琴;有的喜欢弹钢琴,却去学了画画……我觉得现在家长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最主要的是关于做人、做事的教育。”
“首先是伦理教育、审美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是发现、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真正找到孩子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学习有天赋的、擅长的东西,能给人带来快乐、增加信心。第三是生活技能的培训,让孩子自己参与家务劳动如洗衣服、扫地、拖地等,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郭曼宇建议。
“家长的角色定位对了,才能教育好孩子。怎么定位?就是要做孩子成长中的优秀导师。”孙秀梅表示,“好的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是同理心、公德心、责任心的教育。智慧型家长须有两本书:读孩子这本书,读孩子的需要;写好一本书,父母的行为是无声无字的教科书。”
本报记者李林霞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