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两座文明古都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为华夏文明起源做了最好的解读。今天,是两座历史名城一次期待已久的交流,为讲好‘黄河故事’赋予了时代价值。今天,是两座魅力城市一次共话未来的展望,为谱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无限可能。”11月3日上午,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的“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开幕仪式上,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闫建国慷慨激昂地说。
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洛阳市文物局共同主办,是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的首次大规模展览,也是山西陶寺文物首次大规模出晋,对加强夏文化遗址之间的交流与馆际协作意义重大。
陶寺遗址从1978年开始发掘,大墓M3016龙盘现世,引发全国关注;随着考古发掘,一座都城,震惊世界;研究深入,这座城竟不是普通城址,而是最早的“礼仪之城”、尧之都城;以古观今,发现其许多文化遗产经几千年传承至今,给大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观感。
本次展览设置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层西南侧专题展厅,布展面积950平方米,以“巍巍如天”为展陈主题,从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遗产传承四个单元,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所反映的精神品质和当代价值,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陶寺遗址经过43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本次展览将展出一批陶寺遗址出土的精美彩绘陶器、玉器等文物约100件,其中重点文物除了彩绘陶龙盘之外,还有陶鼓、鼍鼓、石磬等珍贵文物约20件。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队队长何努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的致辞。陈星灿表示,陶寺与二里头两处遗址一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连续探索的重点遗址,也是“考古中国”国家重大项目中代表性的遗址。希望以这次展览为契机,加强不同文明遗址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期待陶寺与二里头遗址未来有更重要的考古发现和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今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以临汾和洛阳为中心的晋南地区和河洛称之为“河洛——三晋文化区”,并定义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临汾陶寺遗址与洛阳二里头遗址同为早期中国和夏文化研究领域的核心遗址,是中国历史从古国时代到王国时代的两个标志。本次展览让两大遗址在夏博交流、碰撞,将进一步增强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弘扬黄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王媛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