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10亿元的“生态账本”
发表时间:2025-04-05 04:53:02来源:山西日报

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标准示范行业,指标领跑全国,看山西光大焦化如何做足绿色发展文章——

10亿元的“生态账本”

 
  

新阶段
“地球家园”里的“光大号”

  霜降至,天渐寒。
  这是一个非常袖珍的文化小广场。广场一角茂密的柳叶间现微黄,一树金秋的色泽披散开来。
  绿色的草坪上,竖立着五组雕塑,分别为灭火器、卡尺、火箭、水龙头、双人自行车。红色的灭火器像守护一方的卫士,代表着安全;黄色的卡尺底座是用风机叶轮制成的,白色的卡尺挺立在一根红色柱子的顶端,代表着精细化管理;蓝色的水龙头上,有一只红色的阀门,代表着节能;金黄色双人自行车上,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代表着低碳环保。位于中间位置的是银白色的“光大号”火箭,托举火箭的四个助推器,分别代表着安全、环保、节能、精细化管理四个经营理念。
  赏心悦目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心生暖意。
  这是位于山西光大焦化气源有限公司工业园区的一景。环视周边,在不到7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厂区,有着3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确有“半城绿色半城楼”的壮丽。
  这里,是全国焦化行业首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只是山西光大焦化坚持绿色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山西光大焦化的发展路径,发现了其卓著的“与众不同”。
  在这里,记者读出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建的地球家园”的中国宣言;在这里,记者读出了“突出绿色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降能耗、提能效”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山西声音;在这里,记者感触到了企业一抹亮丽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120万吨洗煤、150万吨焦炭及配套余热发电,15万吨甲醇、5万吨合成氨。看规模,不算太大。
  产业链条闭合、完整,特色鲜明:焦炉煤气净化后,先保县城居民生产生活使用,余量制甲醇;甲醇驰放气生产合成氨;合成氨解析气回用于焦炉加热;焦炭干熄后的热量用于发电;焦炉废气、荒煤气余热,冬季用于县城集中供热、夏季用于企业制冷;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系统补水。链条产品基本实现了资源、能源的吃干榨尽。
  社会贡献突出:连续三年上缴税金超3亿元。2019年吨产能税收210元,亩产税收35.6万元,2020年吨产能税收220元,亩产税收38.94万元,两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社会形象大众瞩目:今年4月,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授予山西光大焦化“焦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这是山西首家、全国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新理念
绿色工厂里的“生态账本”

  支撑企业跃上新高的背后,有一本山西光大焦化的“生态账本”。
  公司负责人任治中告诉记者,立足于打造全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样板企业,秉持“环保比盈利更重要”的理念,2016年以来,企业累计投入10亿元,实施深度治理,建设绿色工厂,对有组织排放进行提标治理,将无组织排放变成有组织治理,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
  焦化企业的污染源,从原料进场,到炼焦、化产车间,无处不在。焦化行业有个术语,叫无组织排放,即大气污染物不通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山西光大焦化搭建起无组织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实现自动化管理,在行业中起了示范标杆作用。
  “生态账本”的投入产出之一:焦炉无组织治理。
  技术创新、先行先试,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全国首家焦炉炉体封闭项目,对焦炉机侧、焦侧进行全封闭,封闭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配套地面除尘站和棚内超细雾炮;炉顶采用水封和除尘车。将焦炉装煤推焦逸散、炉体逸散,熄焦车运行途中和晾炉的无组织污染物进行收集,变成有组织治理。这一项目被省政府列为技术创新试点项目。项目完成后,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通过一年多的数据运行监测,无组织排放指标远远好于现有的大机焦,改写了原有标准。看这样一组数字:焦炉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国家标准是2.5毫克/立方米,企业标准是0.5毫克/立方米,山西光大焦化1#炉是0.04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国家标准为0.5毫克/立方米,企业标准为0.2毫克/立方米,山西光大焦化1#炉为0.004毫克/立方米。实施焦炉炉体封闭,企业每年可减排无组织颗粒物约477吨。
  “生态账本”的投入产出之二: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治理。
  化产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山西光大焦化与国内专业设计院合作,投资3000万元,把石油化工方面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地运用到焦化行业,突破性地解决了焦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难题。对所有的挥发性有机物产污点逐一分析,根据特性不同,分类处理,贫氧的尾气采用返回煤气负压系统收集;富氧的尾气,先预洗涤,再分别送至干熄炉、焦炉高温焚烧处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国家标准是6毫克/立方米,企业标准是0.5毫克/立方米,山西光大焦化合成氨生产区是0.02毫克/立方米,实现了近“零”排放。企业一年减少排放挥发性有机物近500吨。通过过程的精细管理,改善工艺,每年可多回收焦油2000吨,增加甲醇产量1800吨,节约煤气870万立方米。
  “生态账本”的投入产出之三:料场贮运封闭。
  2017年,投资1.2亿元,在全省焦化行业首家对厂区所有料场用网架结构进行全封闭,场内实现自动监测自动喷雾抑尘,原料运转皮带二次封闭,每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64吨。
  更为可喜的是,封闭料场减少了因刮风、下雨造成的原料煤损失,经测算,每年可减少煤耗金额500余万元。由于保证了入炉煤水份的稳定性,提高了焦炉生产的稳定性,每炉焦炭增加产量500公斤,年可增加焦炭产量4万余吨。
  山西光大焦化环保科科长陈鹏飞介绍说,去年12月,山西光大焦化发布了全国首家焦化行业《炼焦化工生产中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与控制标准》的企业标准。这个标准中的指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成为全国焦化企业的对标“样本”。

再出发
“领跑者”的自我激励

  行走在山西光大焦化工业园区,记者发现,环保、节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批环保项目本身就是节能项目,环保、节能两轮驱动、相得益彰。
  投资3.5亿元实施的干熄焦项目,既减少了大气污染,又利用红焦显热回收发电,年可发电2.4亿千瓦时;投资5200万元的焦化废水提标改造及深度处理项目,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再利用,年可节约用水60万吨;投资1500万元完成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每小时可生产低压蒸汽28吨。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山西光大焦化收获了一块国家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授予的奖牌:2020年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焦炭能耗、甲醇能耗两项指标,全国领跑、山西唯一。
  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更见芳华。山西光大焦化副总经理王俊亮表示,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提出,山西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就是要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对企业而言,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是我们的奋斗方向。山西光大焦化加强产学研合作,领先一步,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碳中和实现路径及环保标准体系研究,携手上海大学,共建氢冶金专用焦制备技术中试基地、氢能制备储运利用中试基地,藉此打开一扇企业发展的崭新窗口。我们珍惜“领跑者”的身份,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崔新龙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