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记者提升新闻素养的六种能力
发表时间:2025-04-18 15:02:30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新媒体时代记者提升新闻素养的六种能力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已经处于不断转型和升级发展之中。只有具有多种综合能力才能够胜任新媒体记者的工作,新媒体记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展比以往更需要懂新闻的专业人才,这就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一名新媒体记者成为摆在当前新闻媒体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新媒体记者,要在六种能力方面加以提升。
  一要提升学习能力,善于在知识积累中与社会同步。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站在时代前沿的姿态?那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但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不断变化的社会知识和一些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既要做到专业知识精湛,还要保证拥有广博的认知,具备复合型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记者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的社会阅历,才能具有深刻的对事件认识与分析的能力,才能更易于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价值。
  二要提升观察能力,练就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新闻工作者要学会仔细观察,敏锐的观察能力可以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看到事物本质和变化,这是一种用心的行为,并非简单地看一看。只有注意观察生活变化,观察社会发展,观察人物特点,才能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捕捉到有用的线索。观察的方式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长期观察、对比观察等,我们的许多报道都是通过观察抓到新闻线索的。例如,记者观察到,市区很多小区有电动车在楼道充电的现象,就采写了《让电动车上楼“无门”》的报道;记者观察到有些老旧小区在加装电梯,而有些就没有加或不能加,为解居民心中疑惑,采写了《老楼“加梯”,路在何方》,为关心这一事情的群众进行深度解疑。
  三要提升敏感能力,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新闻。新闻敏感能力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是记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新闻敏感能力的提升,可以迅速判断新闻线索的重要性、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新闻未来的影响力。只有具备新闻敏感能力,才能通过现象抓本质,在短时间内发现新闻,才能从细处、独处、深处挖掘到好新闻。2020年10月,盐湖区将对年度道德模范进行颁奖。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对获表彰人员进行了详细了解,在这些优秀的人物中,霍忠峰的事迹进入了我们视线。他是一位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岳母的女婿,他不仅多年在家照顾了岳母,还自种十几亩梨树,积极地面对生活,是一个新农民的新形象。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好的新闻线索,不能淹没在一条简单的消息中。我们立即行动,对其进行详细采访,采写出作品《山东大汉咋成“孝顺媳妇”》,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所以说,遇到一个线索,一定要嗅到新闻的气息,判断出这是否是一个好题材,不愁写不出抓人眼球的作品。
  四要提升判断能力,善于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新闻。在现代社会中,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信息出现在媒介上,记者要具备出色的判断能力,学会真正自己掌握信息,充分审慎地看待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信息,参考自己过往工作的经验,从而确认真正的新闻线索。要“站得高看得远”跳出事物看事物;要显微知著,“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2019年,万荣县开办果园大学,在主产区设立苹果、桃果、樱桃、梨果和葡萄五个学院,并编制了课程和教材,柔性引进农业领域高端学者,实行“学农结合”,让农民在自家门口学理论、改思维、学技术,掀起全县果业“二次革命”。得到这个新闻线索的时候,正值桃果学院要开班,从线索上我们判断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题材——从2012年开始,历次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未来谁来种地?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养?如何让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万荣县开办农民果园大学的做法破解了当前对于如何让农民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回归课堂的难题,定能激发果农转变思维、学习新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决心和信心。于是,我们当即决定进行采访,稿件《家门口的“果园大学”》因紧贴中心工作,为破解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一条可行路径,获山西新闻奖三等奖。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政策、学识,对新闻线索的价值进行迅速判断,是成就一篇好新闻的第一步。
  五要提升倾听能力,善于在“听着有心”中抓住线索。倾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主要沟通方式,倾听的过程是辨识的过程,在对方的话语中判断内容的真实性、重要性、新闻性,边倾听边入脑边入心,要集中精神认真听。改革开放以来,万荣县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在全国各地都有出色的万荣人为当地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因此,由于许多万荣人常年在外,在农村家里的土地无人种植、无人照看,面临撂荒的境地。当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共性问题的时候,一次和一个万荣人聊起这个问题,他说山西省在万荣县进行农业托管试点,万荣县一些合作社把外出农民的地统一拖管起来进行统一种植,形成不但地没有撂荒,而且粮食还属于个人收成的双赢局面。这样的新鲜事物,立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随即下基层采写了《托管出农业现代化》。此稿的发表引起了农业行管部门的重视,并对农业托管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此稿获山西新闻奖三等奖。在这个四面八方都是消息的时代,“把耳朵拉长”,学会倾听,不失为一种捕捉新闻的手段。
  六要提升行动能力,善于在走基层中逮到“活鱼”。脚板底下出新闻,新闻的获得需要记者到社会生活中去,到最基层去,到百姓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成为一个“社会家”。“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基层是新闻的源头和活水,记者只有到基层才能逮到活鱼,到农村、入社区、进工厂才能采写出更多“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新闻作品。只有深入到基层一线,才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挖掘到鲜活的新闻,靠跑会议、编材料,一定采写不到优秀的新闻作品。
  记者要成为社会发展的优秀记录者,就要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敏感能力、判断能力、倾听能力、行动能力上进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这六种能力的提升,必然会促进记者采写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作者系运城日报社社会新闻部主任 吴莉)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