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郑璐)11月7日,记者从晋城市获悉,经过对晋阳高速改扩建项目施工范围内泽州县周村镇下町村工地的抢救发掘,一个距今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址被发现。
据悉,下町遗址位于泽州县下町村西南、沁河支流长河西岸的台地上,分布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根据当时采集的部分陶片,初步判断这是一处龙山时期遗址,命名为下町遗址,但对遗址范围、文化内涵等所知有限。
为配合省重点工程晋阳高速改扩建项目,今年6月,由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市、县文物部门配合,对该建设工程涉及泽州下町遗址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下町遗址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分东、西两区,每个区结合征地地块情况,布设10米×10米探方10个。
省考古研究院晋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武俊华告诉记者,发掘前期,文物部门已经对沿线扩建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在下町村高速路便道桥两侧发现了92处灰坑遗迹。“经过4个多月时间努力,目前,考古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整个遗址共清理灰坑150个、陶窑2座、竖穴土坑墓8座、瓮罐葬1座、房址1座,时代涵盖仰韶、庙二、龙山、二里头、东周等多个时期,其中以龙山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基本搞清了遗址的文化内涵。”
同时出土的遗物种类还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其中以陶器为主,器类有盆、罐、瓮、碗、钵、豆、鬲、甗、斝、鼎、尖底瓶、纺轮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线纹、网格纹、附加堆纹、素面等。石器有石铲、石刀等。此外还有少量的骨针等。兽骨种属主要有鹿、猪、狗、羊等。其中可复原的完整陶器标本约50件,另外还有130余件小件器物标本,总体陶器标本数量接近1000件。
武俊华表示,长期以来,山西考古的重点一直在晋南地区。晋东南地区特别是晋城地区考古工作开展得比较少。此次涉建区域地下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是晋城市历史上第一次开展先秦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揭露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古代人类聚落遗址,为研究晋城地区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客观详实的实物依据,成功构建了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填补了晋城地区龙山时期遗址考古工作的空白。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