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信念刻在心中 责任扛在肩上
发表时间:2025-04-05 02:45:40来源:山西法制报

信念刻在心中 责任扛在肩上

——记发扬“三牛精神”的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副局长张军

 

  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他是群众心中的孺子牛;用改革创新推动公安工作实现一次次突破,他是同行眼里的拓荒牛;多年扎根基层一线苦干实干,他是公安战线上的老黄牛。他就是有着30多年基层派出所工作经历的“老公安”张军,如今他是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副局长,但无论岗位如何变换,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宿点,创新有为,实干担当。
  说起荣誉,张军总说这是集体奋斗的功劳,但大家则说,这背后浸润着张军无数艰辛与付出。多年来,张军的多项先进创新理念受到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领导肯定,曾荣立嘉奖三次、个人三等功三次,个人二等功一次,先后荣获全省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省、全市政法“人民群众贴心人”称号;2012年,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4年,荣获省委政法委“山西省杰出政法干警”称号。
  在担任万柏林公安分局和平南路派出所所长期间,张军带领该所多次展现“高光时刻”。2016年6月,该所被中共山西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10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执法示范单位”;2017年6月,该所作为太原市唯一单位代表,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0年,该所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一片真心只为民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十多年深厚的基层工作基础,让张军清楚了解到群众真正需要什么,让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服务的信心,也让他在担任万柏林分局副局长后,义无反顾地继续踏上为民服务的更大舞台。
  “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想他们所想,解他们所难,想尽办法为群众造福。”张军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去年11月17日,张军到派出所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途中,遇到交通拥堵,他便步行到前方,发现是百余人聚集围堵路口所致。张军一边疏散群众、疏导交通,一边了解情况,得知是杜儿坪子房沟小区由于三供一业改造,近2000户居民供暖问题一直未解决,与物业发生矛盾。张军立即让分局指挥室上报区政府安排相关部门到现场,同时让派出所出警到场处置。
  事实上,每每遇到这种突发情况,不管是否属于自己的分内之事,张军都会迅速进入“角色”,他现场告知群众自己的身份,立即与物业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对在场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经过他不懈努力,百余名业主得到物业答复后,按照民警要求离开现场,道路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事后,张军主动联系物业和热力公司,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两天后,供暖恢复,真正为群众解决了难题,也最大程度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俯首甘为孺子牛,张军从来都是与群众心连心。他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各方意见,苦干实干,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四季风霜有劲头
肯钻善谋拓荒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张军的工作准则,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派出所每日受理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频次高,群众需求量大,而基层民警办理流程繁琐,需要查阅多个公安业务系统,办理进度缓慢,群众开证明需要多次往返派出所,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办成。”这是张军担任和平南路派出所所长期间记录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
  到万柏林分局后,作为分管人口和派出所工作的局领导,如何有效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又能大幅提升警务效率,成为张军挂在心头上的大事。
  在太原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改革座谈会上,张军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注重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工作理念,率先提出依托信息化、借助互联网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让群众自主查打印课题,这一课题引起省公安厅和太原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立即组建了由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有关业务警种以及万柏林分局和平南路派出所共同参与的无犯罪记录证明课题攻关小组。
  经过与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相关部门人员以及腾讯公司技术人员的多次研究,最终设计App架构,群众只需通过网上提交注册申请,如实填写身份证明信息,系统通过对申请人身份校验,群众即可自主打印,并加盖当地户籍派出所电子印章。从受理到打印,全程只需两、三分钟,使不见面审批成为现实,实实在在给群众带来了便利。如今,无犯罪记录证明自主查询打印,已经成为山西公安审批服务“一网通一次办”平台的亮点工作。
  自我革新、自我突破,追求新突破、追求新极致,这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新要求。而张军正是有着勇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以从无到有、开天辟地的魄力,不畏险阻、矢志奋斗的定力,在公安事业的征程上,敢于蹚前人没走过的路,拓前人没垦过的荒,以拓荒牛精神犁出便民服务的新路径,推动和加快了公安大数据引领下的警务机制创新发展步伐。

不用扬鞭自奋蹄
勇毅笃行老黄牛

  参加工作以来,张军从基层到机关,岗位变了,角色换了,始终不变的却是他从警为民的满腔热情。这样的热情,让他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无数赞誉。
  今年2月11日下午,张军在万柏林区和平北路玉河街交叉口西北角散步时,看到一名中年女子在路边向群众散发传单,其神色紧张、举止异常。出于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警察的职业敏感性,张军察觉此人可疑,随即上前主动索要传单,发现传单内容都是违法犯罪的,张军当仁不让地准备抓获这名犯罪嫌疑人。他一边假装与女子攀谈,一边打电话给属地派出所要求增援。其间,该女子意识到情况不妙,准备逃跑,张军立刻上前将其控制,却遭到该女子激烈反抗摔倒在地,但他强忍疼痛,把该女子连人带电动车扑倒在地,死死控制住。因当时身穿便衣,围观群众在不了解内情的情况下,以为是打架,把张军使劲拉开。嫌疑人又一次企图溜走,他一边向群众解释,一边又奋力抓住嫌疑人,终于等到前来支援的民警。
  民警将他送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左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需要做手术治疗。因当时已是除夕傍晚,张军一边忍受身体的痛苦,一边又怕亲人担忧,便给爱人打电话谎称单位有紧急任务,需要到外地出差,来不及回家。一个人默默在医院躺了2天多,直到大年初三,医院准备做手术,必须要家属签字时,他才不得不通知爱人。
  这次受伤,许多人说他“多管闲事”,大过年的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痛苦和麻烦。可张军却说,当警察就不能在遇到违法犯罪时袖手旁观。春节期间安保维稳工作非常重要,个人的安危不足为道,保障社会的平安才是一名警察应有的担当。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凭着对公安事业的炽热情怀和对群众的赤胆忠诚,张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践行着新时代实至名归的“三牛精神”。

本报记者关振瑛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