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五台县门限石乡: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就现代农业模式
发表时间:2025-04-05 08:58:46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五台县门限石乡: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就现代农业模式

 

  11月15日,在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移民新区内,小杂粮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工人几乎天天加班加点帮周围村民们加工杂粮产品,平均一天能装一百多袋杂粮产品”。该加工厂负责人李志娥告诉记者。
  门限石乡自然条件适宜种植谷子、豆类、糜子等小杂粮,全乡杂粮种植面积约700亩,年产量在800吨以上。当地积极打造“种植+养殖”循环经济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乡村的路子。
  门限石乡小杂粮加工厂于今年正式落地,解决了当地杂粮有产量无加工量问题的同时,带动了该乡杂粮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逐步走向规模化。加工厂引入的自动生产线,加工能力较强、加工品质精良,催生了当地杂粮产品加工由过去的粗放式走向集约化、精细化,大大提高了杂粮产品的附加值。而围绕杂粮加工产生的收粮、运输、搬运等岗位,也给当地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李志娥说:“掰玉米、运面粉等岗位用工需求大,村民干完自家的活可以来厂里打工,人均每天可增收50元。”
  种植业加快发展脚步,养殖业也不甘落后。
  “小杂粮加工后产生的麦麸运到我们下门限石乡的养殖合作社,用作牛场饲料,可以实现废物回收再利用”。该乡党支部书记王玉平告诉记者,今年养殖场扩建后肉牛圈养量达到近200头,对饲料需求也有所增大。门限石乡将麸皮送至养殖场再利用,既有利于母牛的繁育,同时养殖产生的牛粪再次运至门限石乡农田里,可以为耕地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助于玉米的种植生长,可谓一举多得。
  门限石乡“种植+养殖”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带动该乡172户344人稳定增收,更为如何科学处理秸秆、牛粪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打造了“种植增收、养牛增值、牛粪入田、秸秆回收、良性循环、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模式。

本报记者畅雪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