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任丽红教太原市桃南小学剪纸社团的孩子们学剪纸
在老地标中回望历史 将传统文化带进课堂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杨洲芬 制作:周慧
“同学们,来看黑板上的这6个建筑物,这些都是我们太原市迎泽区的老地标,老师用剪纸剪出了这些建筑物的主体。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用剪纸展现建筑物的雄伟壮丽。”
“来,小眼睛看这里,这是文瀛公园里的孙中山纪念馆。这栋建筑物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
“这是南海子公园,明清时期的太原古城是有城墙和护城河的,龙潭公园、迎泽公园、饮马河公园、西海子公园、南海子公园都在护城河的旧址上。”
……
11月22日16时许,在太原市桃南小学剪纸社团里,二年级的50名学生正在认真聆听社团负责人、任氏民俗剪纸非遗传承人、美术老师任丽红的讲解。她将传统文化带进课堂,希望用剪纸这部丰富而巨大的教科书,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艺术的种子,植下中国文化的根。
生动的剪纸课 快乐的成就感
剪纸社团是桃南小学开设的几十种适合学生们个性化发展的自主校本课程之一,社团成立已10年之久,在这里任丽红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的学生。11月22日16时10分许,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剪纸课堂上,和社团里二年级的学生们一起聆听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课。
课堂上,任丽红不光讲解剪纸的技法,还给同学们讲解这些地标建筑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动手剪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建筑物的历史。孙中山纪念馆的前身是‘劝工陈列所’,这栋建筑物在明清和民国年间专门用于陈列山西土特产和手工业品。在1912年,因为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演讲,鼓励大家‘吾同胞各享国家权利,要各负国民责任,各尽国民义务’,1986年改为孙中山纪念馆。”
听着讲解,“哇”的惊叹声不时从同学们口中传出。“好,现在来看这个建筑物的房梁部分,它们是用剪纸语言里的圆点和长条形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剪房檐。”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剪纸和剪刀,认真地跟着任丽红学了起来。遇到不会剪的地方,他们或相互探讨,或找任老师帮忙。对上手较快、学有余力的同学,任丽红还建议他们尝试剪一剪建筑物上的砖瓦。
剪纸课上,完成作品的同学会迫不及待地拿给任老师看。同学们纷纷表示,每次上剪纸课都特别开心,不光能动手剪,还能听故事,感觉特别有趣。“剪纸能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细致观察时还需要动脑思考,通过完成一幅幅作品,既能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任丽红笑着说。
责任担当使然 全情投入创作
课堂上,任丽红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她创作的6幅有代表性的老太原地标建筑:孙中山纪念馆、南海子公园、北齐壁画、孟家井瓷窑、万字楼和迎泽公园,除此之外,还有彭真纪念馆、太原电灯公司、碑林公园、汾河公园等其他太原建筑物全套一共42幅。
当这42幅红彤彤、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被一一陈列出来时,山西晚报记者被这些作品惊艳到了。拱桥下湖水荡漾,岸边树木葱郁,公园的场景跃然剪纸上;一大坛子醋,“宁化府”的招牌清晰醒目;一个个大大的元宵,展现了老鼠窟元宵的美味……一栋栋用剪纸呈现出的建筑物,即使不看图片上的文字介绍,也能猜到剪纸勾勒的对象。
问及创作这组太原地标的初衷,任丽红说,今年是建党百年,她因心怀对党的感恩和对家乡的热爱,就利用暑假休息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资料,收集了迎泽区的老地标和历史资料。“站在孙中山纪念馆楼下,想着伟人曾站在这里,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怎样用剪纸把北齐墓遗址展现出来,很是纠结,最后选择了北齐壁画;太原电灯公司旧址的资料找了很久,通过朋友介绍找到电力公司档案,才知道太原电灯公司的历史,1908年晋南商人刘笃敬创办了太原电灯公司,拉开了山西有电的历史帷幕;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寺庙,骑车路过时会一晃而过,可推开那扇小门,里面别有洞天,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任丽红激动地说,通过这次整理资料,她收获了很多,带着那份骄傲和自豪,开始了剪纸的创作,时而阴刻,时而阳刻,运用那些熟悉的剪纸语言,她把一张张红纸变成了一幅幅美景。
“在这次收集资料时,我发现不只迎泽区,太原市其他区也有很多历史人文地标,只是缺乏宣传。”任丽红惋惜地说,她始终觉得民俗的东西不能丢,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作为新一届的迎泽区政协委员,也更觉自己担负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她将工作更好地融入履职中,将责任升华为使命,一定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代代相传中继承教书育人中传承
剪纸文化涵盖了天地人间、日月星辰、云雷闪电等自然万物的符号,积淀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任丽红会选择剪纸,也是缘于从小太姥姥和奶奶的耳濡目染,在她收藏的众多剪纸样式中,有很多剪纸的“年龄”比她都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奶奶留下来的。
“记忆深处,总是浮现出耄耋之年的太姥姥用剪刀剪出各式动物逗她玩的场景。那时太姥姥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每次去太姥姥家,太姥姥都会用剪出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送我,我觉得特别神奇。”任丽红说,不止太姥姥,每到过年时,奶奶也会用剪刀剪出各种窗花张贴在窗户上。就是那种不经意的传承,让她也选择了美术专业,2002年学校毕业后,任丽红就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在桃南小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坚持以“自主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方针下,她创办了“剪艺阁”剪纸社团,孩子们从开始的不会用剪刀和刻刀,到现在行云流水般地在纸上走刀,收获的不仅仅是完成作品时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了解了琳琅满目、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采访中,任丽红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美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生们的时候,她不光教剪纸,还会将国画与剪纸结合起来,将油画和泥塑融到一起,将书法和拓印融到一起。“多种美术作品的融合,能丰富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任丽红说,未来她要走的路还很远。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