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时代主旋律的歌者
发表时间:2025-04-05 08:56:26来源:山西日报

歌手演唱歌曲《脱贫致富的山里人》。

词作者、曲作者向来是相依共存、珠联璧合。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的《黄河大合唱》成为传世经典。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入选100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今张枚同与柴京云、柴帅父女的歌曲创作亦是大同古都文苑艺坛词作者、曲作者合作的一段佳话。

张枚同,著名诗人、词作家,以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享誉全国。柴京云,大同数来宝创始人,集吹拉弹唱编导演于一身的知名艺术家。柴帅,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二胡演奏家。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词作家张枚同和作曲家柴京云、柴帅父女创作了歌曲《这一只船叫红船》《革命伴侣的传奇》《一带一路风光无限》《脱贫致富的山里人》等风格各异、唱法不同的4首歌曲,在晋能控股集团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百年”上与观众见面,好评如潮,深受观众喜爱。

这4首歌曲,从作词到谱曲,再到音乐创作,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反复地推敲,将大同音乐人朴实真挚的情感、家国天下的情怀尽情谱写,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这4首歌曲,词佳曲美,首首好听,歌唱的是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歌唱的是“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高君宇的革命精神,歌唱的是“一带一路”的开拓精神,歌唱的是脱贫致富的攻坚精神。这是时代的主旋律。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总工会文教部指导的、总工会文工团启动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亿万职工心向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的评选结果。在优秀歌曲奖和入围歌曲奖中,山西有4个作品获奖,大同有二。山西获得的唯一的优秀作品奖是大同的《脱贫致富的山里人》(张枚同词,柴京云、柴帅曲,张艳红演唱)。山西获奖的3个入围作品奖大同又有一,是《这一只船叫红船》(张枚同词,柴京云、柴帅曲,段晓芳演唱)。

回望百年,烟雨楼前,有一只船停泊在南湖水面。1921年的夏天,几位中国青年登上浙江嘉兴南湖的这只红船,破浪起航。据此产生的张枚同词,柴京云、柴帅曲的《这一只船叫红船》震撼人心、催人奋进,无疑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唱响的最嘹亮的歌曲之一。曲作的前半部分用的是《渔光曲》的旋律和《摇篮曲》的节奏,试图从简单的节奏和轻轻地摇摆中找出百年前的时代感和在水面上漂浮的律动。这是作曲家的良苦用心和艺术追求。这优美的旋律和轻慢的节奏,还是因为引导代表们登上红船、守卫红船的是一位淡定、从容、机智、勇敢的南方姑娘王会悟,当然只能用这种轻柔婉约的声音去歌唱这一切——飘在南湖上的红船和守护红船的姑娘。

红船载着民众的期待,载着民族的希望,正在策划、启动一个改变中国命运、震撼世界的伟大事件。词作家从心底发出了呐喊:“这只船,是红船,它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摇篮;这只船,叫红船,喊出改天换地的神圣宣言!”红船将指引中国发生开天辟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作曲家和歌唱家进入激越之态,步入亢奋之境,以高八度的声音,越唱声音越高,越唱声音越远,越过南湖,越过烟雨楼,唱响全中国,唱遍全世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这一只船叫红船》歌曲歌颂的是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中指出,“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张枚同、柴京云们创作和传播的歌曲《这一只船叫红船》,就是要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永记红船精神,做红船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

《革命伴侣的传奇》的诞生简直是一个真正的传奇。词作者张枚同十几岁在太原成成中学读书时结识了高君宇的儿子高丕存,在他年轻的心里便埋下了要写高君宇的种子。几十年过去了,居然梦想成真,变成了现实。柴京云、柴帅父女给她谱上了展翅飞翔的旋律飞向远方。歌曲饱含真挚的感情抒发对先烈的敬仰和缅怀。

山西写高、石之恋的作品不少。有太原电视台的电视剧《生死之恋》,有山西歌舞剧院的音乐剧《火花》,有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今大同张枚同、柴京云们创作的融诗音歌舞为一体的《革命伴侣的传奇》是描写高、石之恋的又一奇葩。

作者深情地赞美这对革命伴侣:“一个是吕梁火种,一个是太行碧玉,一个是炙热绽放的信仰之志,一个是心心追随的唯一知己。”

高君宇与石评梅是一对著名的革命伴侣,在高君宇投身革命劳累过度因病去世后,石评梅在高君宇北京陶然亭墓碑上刻录下他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评梅三年后悲伤离世,与高君宇合葬于陶然亭,写就了一曲革命者浪漫的千古绝唱。歌曲《革命伴侣的传奇》为这一“千古绝唱”谱写了新篇。

聆听歌曲《一带一路风光无限》,“如听仙乐耳暂明”,同频共情,让人陶醉。张枚同词云:“丝路漫漫,通向遥远的遥远。大漠驼铃,一幅水墨长卷。大海蓝蓝,再续前缘的前缘。浪涌航船,朝夕风光海岸。”“海与海相通,路与路相连,万水千山都是人间。一带一路,风光无限。”穿越时空,烛照今昔,节奏明快,一唱三叹。

柴京云、柴帅父女作曲没有用琵琶嘈切、驼铃叮当的发思古之幽情的拟声,而是大胆地运用了通俗的演唱方法,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是符合“一带一路”这一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的。这一倡议是向前看,走新路,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绝不是稽古和怀旧。“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新天地,写“一带一路”的歌曲当然要有时代风,要适合今天听众的审美需求。

《脱贫致富的山里人》是诗人张枚同走遍大同云州黄花田园、灵丘的世外桃源和阳高的丰收节结出的硕果、酿成的甜蜜,在他创作的众多首唱农村写农民的歌曲中精选出来的:“摇着十里的山丹花,等你在山口。铺开十里的绿地毯呀,邀你进山沟……”

歌曲以黄土高原特有的沟壑为背景,以山西民间民俗特色为装饰,杏花、黄花、真实、朴实,让久居城市的人们,知晓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上新楼,赏新花,蓝天白云之下,嘹亮歌声在风中萦绕,长城蜿蜒将你带去诗与远方。

作曲家柴京云、柴帅父女用山曲的形式谱写出来的曲子,是两位年轻的歌唱演员钟玉生、曹煜立用原生态的唱法唱出来的,朴实无华、委婉动人。黄土高原的背景,大南瓜、大冬瓜的道具,唢呐声声,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野泥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真是“告别了情里梦里的忧和愁,走上了小康路,咱心里乐悠悠。脱贫致富的山里人呀,幸福的歌儿,驾着那彩云游”。

韩玉峰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