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正文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职工家
发表时间:2025-04-05 08:57:52来源:山西日报

我省各级工会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活动之中,将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喜迎山西工会十四大】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职工家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深入职工群众,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号召我们‘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这是对广大职工群众的巨大鞭策和鼓舞。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把对党忠诚注入血液里、融进事业中、写在大地上。”近日,一场精彩新颖的主题宣讲活动在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开讲。劳动模范、工会干部、专家学者、职工代表等先后登台,把理论“大餐”烹制成职工喜爱的“家常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职工家。
  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强化“大思政”理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个人诉求的契合点,生动活泼、创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打牢了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为了让职工用听得懂的语言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省总工会创新性地打造“双百”宣讲载体,依托建立的200个工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示范站(点)和200支宣讲示范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将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热潮,辐射职工达到100万人次。广大职工以鲜明的政治立场、灵活的表现形式、庄重的艺术效果,饱含深情地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著、原文,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进了班组、入了头脑。
  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职工文体活动,深化“建党百年·山西重大工运事件、重要工运人物寻访展示”,组织“送党史、送文化、送温暖,进项目、进工地、进企业”慰问演出500余场,举办“时代新人说”职工演讲比赛、“玫瑰书香”女职工主题阅读等全国性示范活动……在省总工会的大力推动下,分众化、精准化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各级工会有的融合新媒体新模式,广泛宣讲新思想;有的发扬思政工作优良传统,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有的以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活动,激发职工创新力创造力。异彩纷呈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了基层工会组织力,增强了工会活动吸引力,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各位乘客大家好,欢迎乘坐18路公交车,这里是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车厢。我们党走过百年风雨,一步步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创造新的辉煌。祝您一路乘车愉快。”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国劳模温中慧用心整理出多条宣传用语并应用在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太原公交一公司所有车次的党员驾驶员,在10米车厢内开展起具有特色的学习活动。
  “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太原市总举办职工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将分赛点设在职工身边,公园、社区、商圈处处可见舞台、时时可听诵读。晋中市总精选文艺骨干力量,组建“文艺小分队”“文艺轻骑兵”,用“地方戏”“百姓歌”讲“普通话”,让党的创新理论可感可见可行。长治市总开展劳模精神进学校、进企业、进社会“三进”活动,170名劳模通过作报告、讲故事、座谈、现场指导等形式,让10万名职工群众接受了“劳模精神”的洗礼。忻州市总出台指导帮学文件,为基层工会赠送一批图书、建立一个学习阵地、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基层组织、传导到每一名党员职工。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以先进文化培育职工,以正确舆论引导职工,以高尚精神感染职工,以真诚服务赢得职工。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将进一步在深入、细致上下功夫,在教育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上,主题更鲜明、引领更有力,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有温度、更显特色、更具实效。

本报记者杨文俊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