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 > 正文
对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5-04-05 04:57:29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对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考

——以昔阳县农商银行为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2021年,昔阳县农商银行以支持“三农”发展、拓宽“三农”金融服务为己任,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

  (一)倾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一是支持东合丰牧、百科盛、北圪梁等农业龙头企业,使其发展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投放贷款2540万元,支持厚基伟业农牧科技公司猪场扩建工程1100万元,支持东合丰牧有限公司发展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500万元,并带动周边5000多个种植、养殖农户实现增收。
  二是支持各乡镇规模种植、养殖农户,投放生猪贷款4000万支持鑫泰、厚基伟业农牧、宏翼达等规模化猪场65个,投放贷款313万元支持沾尚、赵壁等乡镇设施蔬菜建设70户,建成日光大棚、拱棚面积368亩,投放贷款200万元支持孔氏乡干果基地、大寨千亩核桃基地,投放贷款750万元支持金广来、万家宝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投放贷款45万元支持车寺、静阳便民店、生产资料公司经营周转,带动和促进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创业。
  (二)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是启动“千万小微千户授信工程”,开通小微信贷“绿色”通道,今年累计为辖区76户中、小微企业授信金额达到8.3亿元。比如,投放4000万元支持了裕丰供热、德盛达等化工及新能源企业,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投放5500万元支持大寨酿酒、七里沟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投放煤炭行业贷款1.5亿元。
  二是创新小微信贷产品,比如创新林权贷、存货贷等产品,累计为11户小微民营企业办理助保贷授信6400万元,投放“税信通”贷款2589万元,多元化的信贷政策有效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着力支持农业基础工程,推动“一村一品”。
  推进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销售,共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17个,支持蔬菜、茴子白、生猪、黄牛、白羊等传统农产品及经济林种植等一些新型产业。
  今年以来,累计投放1000万元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特色“压饼”产业园,累计投放1500万元支持百科盛供销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每年可转化直接受益农户170余户。
  (四)接力支持已脱贫人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满足辖内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生产经营项目、信用状况良好并符合信贷条件的脱贫人口的合理信贷需求,避免返贫现象发生,助力乡村振兴,稳定脱贫成果,截至11月末,脱贫小额贷款674户,金额3259万元。
  (五)强力支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制定整村授信发展规划,对辖内20个农区支行分配了目标任务,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全县302个自然村进行整村授信“全覆盖”。
  截至11月末,共对42141户农户进行了走访摸排,占全辖总农户72778户的57.9%,召开整启动会243个村,村名单收集完成228个村,名单筛选完成174个村,背靠背评议完成127个村,拟授信公示122个村,完成整村授信119个村。

二、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问题

  农商行虽然在服务“三农”方面成效显著,但金融服务的力度和广度还需加大,存在着诸多短板和不足需要弥补,农商行服务供给和涉农主体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一是人员缺位。
  农商行基层信贷人员较少,一个信贷员包联多个行政村,加上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人口多为老年人,服务人群缩减,使农商行传统的地缘优势难以发挥。
  二是认识缺位。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重心逐步向城区聚集,农商行业务发展存在“重城轻农”倾向。同时,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农户的金融知识匮乏,尤其是现代支付工具的掌握较为困难,甚至认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不够安全,致互联网金融产品应用受阻。
  三是力量缺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财务不健全不透明的共性问题,加上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加之商业保险机制介入的积极性不高,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农业风险转移和保障能力欠佳,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

三、政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商行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农商行要坚持以“农”为本,抓住机遇,补齐短板,优化服务,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助力城乡融合。
  一是支持农村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满足农民的住房、创业、就业、消费、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二是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设立乡贤馆、能人库,吸引农民返乡,能人入乡,为城镇居民下乡提供创业创意、休闲养老等配套金融服务,促进城市资源流向农村。
  (二)助力科技惠农。
  一是积极发展移动金融,逐步丰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自助终端等服务功能,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农户的认知度和体验感。二是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现金服务网格化等项目建设,对现有的金融服务站进行智慧升级,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的现金存取、费用缴纳、结算汇兑等普惠金融服务渠道。
  (三)助力农地改革。
  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农村土地、农民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激活农村“沉睡资本”。推动农业产业链、农村物权、农业保险等组合担保模式,尝试将各类农村物权进入担保抵押范畴,赋予各类资产和农村物权的金融权能,实现“多权抵押”组合信贷模式,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
  (四)助力机制保障。
  一是完善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将更多人力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信人员与政府人员“双向挂职”机制,建立“农信村官”驻村制度,确保金融服务不留空档。
  二是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整村授信”,加强与人行、银监、税务等部门的配合,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完善信贷管理、用信农户、征信信息、信贷产品全覆盖,确保农村信用不留空白。(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昔阳县支行 毛子羽)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