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范珍)12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一场发布会,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实现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推动、互促互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奠定坚实基础。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把山川相缪、山水连绵的“两山七河一流域”作为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流域和区域。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介绍,《规划》提出确立四个战略定位,一是打造资源型经济省份生态保护样板。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牢固守护,国土空间战略和“三线一单”全面实施,保护优先的资源开发模式全面推进,重点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全面优化,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打造资源型地区生态保护典范。二是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保卫黄河安澜,守护“华北水塔”,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有效控制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全面强化太行山水源涵养、燕山—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大幅提升“七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形成厚实舒美的绿色屏障,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黄河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初步建成。三是建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示范区。坚持示范引领、试点先行,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驾齐驱,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将“金山银山”转化为“绿水青山”;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充分盘活生态资源,有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四是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领域重要成员。
同时,《规划》明确了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黄河流域”高标准保护;加强“两山”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实施“七河”综合治理修复,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三晋生态文化等五项重点任务。
黄河干流在我省境内总长965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1%,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对于《规划》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提出的四点举措,陆东介绍,一是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提出要切实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科学确定山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二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提升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依法划定“七河”源头保护区,建设水源涵养林,制定实施河湖岸线修复计划,强化岩溶大泉生态修复。三是减污降碳同步发力,改善黄河流域空气质量。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四是强化风险防控,守牢黄河流域环境安全底线。要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有序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等。
太行山、吕梁山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3%,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范素军介绍,《规划》在加强太行山和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安排部署了“植绿护绿,构筑三大生态屏障带”“系统保护,增强生态功能”“统筹治理,修复生态系统”三项任务。以吕梁山脉为主体构筑黄河和黄河流域生态防护屏障,重点是构建和完善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的防护林体系。以太行山脉为主体构筑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水源涵养为主要功能的防护林体系。以太行山南端中条山为主体构筑中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以营造景观林和自然保护地建设为重点,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省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40余条,美丽河湖建设是美丽山西建设的重要内容。省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主任、省环境规划院院长刘亚敬介绍,《规划》对汾河等7条主要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提出了措施,描绘了愿景。要打造青云素波、两岸锦绣新汾河,实施“五水”济汾,推进汾河上游娄烦、古交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段生态修复及潇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汾河下游干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汾河入黄口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程,持续推进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同时,打造水草丰美、五彩缤纷桑干河,打造水波荡漾、人水和谐滹沱河,打造桑榆汗漫、城水相依大漳河,打造碧水长流、钟灵毓秀美沁河,打造丰美清亮、鸥鹭齐飞涑水河,打造山水相映、绿韵清波大清河。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素军介绍,《规划》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条路径,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五条措施:一是以特色优质为宗旨,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体系。提出要推动种植业绿色增长,“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10—20个高标准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要推进养殖业清洁发展,要促进林果产业健康发展。二是以优布局调结构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规划》明确,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七河”临岸一定范围内布设高污染工业项目,严禁在“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城市(县城)规划区新改扩建高污染和高风险项目,支持城市(县城)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三是以生态智慧为引领,打造三产发展新模式。四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升生态科技创新能力。五是以盘活生态资源为目标,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要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强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推进林草生态建设实现增绿增收双赢,发展生态旅游,做精“黄河之魂在山西”黄河文化旅游产品、“长城博览在山西”长城文化旅游产品和“大美太行在山西”太行山地旅游产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持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