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正文
新年新气象 看看大家的新生活
发表时间:2025-04-05 05:02:50来源:山西晚报

山西晚报记者在省内多地采访,记录民生新政策、社区新平台、养老新服务

新年新气象 看看大家的新生活

新年第一天,榆社城乡全域免费公交开通运行。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裴晓宇 摄

元旦假期,大家沉浸在假日氛围里,互致问候,分享着对新一年的期许和祝福。新年伊始,山西晚报记者节日期间在省内多地采访,看民生新政策,社区新平台、养老新服务,记录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收到的这些“新年礼物”,并不是简单的一件实物,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天都在实现。

运城盐湖区   社区送来关怀和服务 真是贴心又温暖

运城盐湖区府东街社区突出党建引领,抓服务、抓治理。支部创新“四个一”零距离服务模式,用爱心平台凝聚社区向心力,成为冬日运城的一道温暖风景线。

每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运城市盐湖区东城街道府东街社区60岁的环卫工毛月有都会走进社区“爱心驿站”里,接杯热水,小坐一会儿暖暖身子。他负责清洁的新开道街就在社区门口,做完手头的工作,“驿站”里喝口水,夏天热的时候乘个凉,看一眼书,毛月有算是这里“常客”。

这天上午,毛月有和府东街社区里的10位环卫工师傅一起,将自费制作的一面锦旗送到社区里,感谢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夏天送白糖送饮料,冬天发手套帽子,而且把这里钥匙也给我们,24小时随时可以进来休息。”说起府东街社区的工作人员,毛月有竖起大拇指。

同时创建了零距离服务“爱心平台”,除“爱心驿站”以外,开设1元爱心发屋;针对社区群众居家养老需要,建设了500平方米“爱心食堂”,不仅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餐饮、休息、娱乐的一体化服务,还推出特殊人群1元爱心餐。

盐湖区府东街社区设置了服务二维码,将养老、医疗等6方面35条服务事项要件、流程全部装入,实现线上服务“码上办”;实行社区工作者坐班轮班制度,在周末、节假日安排2人值班,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实现线下服务“随时办”;还对无法及时办结事项进行登记,明确专人持续跟踪、负责到底,实现复杂业务“限期办”。

如果说“爱心平台”是把社区居民“请进”社区的话,府东街社区对行动不便的人群开展“送出去”服务,送热饭、送蛋糕、送衣物、送祝福等“七送”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关怀和问候、送去服务和温暖。

“阿姨,您的血压稍微有点高,要记得吃降压药!”每隔一段时间,社区会组织工作人员为辖区内老人上门义诊。走进81岁的范效琴家里,府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红艳热心地和范效琴一家聊起家常,上学的孙女,刚出生的小宝贝,她记得这家所有人的名字和情况。“社区主任像家人一样”,范效琴的老伴一个月前刚刚离世,“他行动不方便,社区还给上门理发,做按摩,真的特别好!”范效琴说。

府东街社区不仅激发服务优质,还向着绿色宜居发展。盐湖区新开道19号是农副产品交易集聚区,“地摊经济”形成已有20多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巷道脏乱差,道路坑洼不平,而且堵车现象时有发生。

经过协调,社区在2020年对这条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在去年7月创建“五面红旗”行动的督促下,通过召开群众议事会的方式将道路整治到位,不仅统一规定了出摊时间,还对柜台台面进行了统一。“现在多好,买东西依然便利,又不堵车,居民商户都满意。”曹红艳说,这里属于城市老旧小区,各类人群比较多,为了服务好大家,社区想尽各种办法。

群众事无小事,府东街社区不仅从生活、环境等各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精神和文化也不落下。社区所在地紧邻盐湖区蒲剧团,剧团退休老团长耿典记便成了社区里蒲剧爱好者的“老师”,他们成立了新星地方戏艺术团,每周四雷打不动为居民演出。社区也建起了多功能活动室,配置音响等设备,为艺术团提供后勤保障。

今年正逢城市改造,府东街社区部分居民面临拆迁,“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尤其是老人们,想拆又不舍得拆,比较纠结。”曹红艳说,同理心换位思考,是社区工作的基础,“真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替他们考虑,他们才能感受得到。”

山西晚报记者 胡增春 赵琴

榆社   全域公交免费乘坐 政府补贴普惠群众

新年的第一天,榆社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城乡全域免费公交开通运行,这意味着即日起在榆社可免费乘坐公交畅行,也标志着该县成为全省第三家、晋中市首家开通全域免费公交的县级行政区。

地处太行山区的革命老区榆社县,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曾是晋中市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近年来,榆社以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便捷高效的交通路网体系为目标,提前完成了脱贫摘帽达标14项指标之一的“双通”指标,实现了路网及城市公交“外通内联、班车到村、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发展目标。2020年2月2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发文批准榆社退出贫困县。

公交车辆是城市流动的风景,公交服务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群众生活。近年来,榆社县委、县政府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大力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探索实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整合公交资源,引进瑞达公司,在全省58个贫困县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增加15条公交线路,增设26辆公交车辆,105辆公交车全部被更换成新能源电动汽车。

为进一步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诠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榆社县作出“交通资源整合,全域免费公交”的战略部署,按照“站前列、搞试点、争主动”的原则和“公交票价、政府补贴、一步到位、普惠人民”的思路,在全县实施免费公交惠民工程,覆盖县城区和全县所有乡镇。

据介绍,本次全域免费公交将采用政府补贴方式、由晋中瑞达公交有限公司榆社分公司负责运营,免费运营线路共有27条,日均总运营里程8500余公里、259趟次,载客量预计达8000人次左右。

“我在乡镇工作了十多年,经常要帮老百姓捎东西、买药,他们出行不太方便,偏远点的村镇,往返一趟坐公交要十几块钱。”当天上午,在榆社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胡飞,享受了第一趟免费公交后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村民家里有鸡蛋了,也能坐上公交到城里卖,方便又省钱。以后我上下班也可以坐公交,既节能环保,又缓解交通压力……”

全域免费公交是榆社继该县县城免费停车之后推出的又一项民生实事,也是榆社县委、县政府送给全县人民的一份新年礼物。去年以来,榆社坚持以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双城”创建为抓手,把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加快建设一批民生工程,推动县城整体提档升级。

为确保把好事办好,榆社县要求公交运营企业瑞达公司在空间便利性上提升公共交通站点的500米覆盖率。同时缩短发车间隔,在城市和乡村人员出行的高峰期,认真进行分析研判多久能坐到车、需要坐多久等情况,提高民众满意度。此外,该县还将面向低频客流区域提供响应式公交服务,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能力。

为保障免费公交政策实施的连续性,榆社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制度管理和群众监督,促使运营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榆社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县将持续深化公交事业改革,努力把榆社公交打造成最便捷、最经济、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不断提升城市公交档次,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让全县人民有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临汾   电动车新规上岗 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电动自行车因方便、快捷、环保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电动自行车在满足人们日常短距离出行的同时,闯红灯、逆行、超速以及违规载人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城乡交通秩序,损害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亟待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于2021年9月29日通过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2021年12月31日,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临汾市文明交通志愿者协会在鼓楼广场、平阳广场等主要路段开展《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宣传活动。同时,临汾交警支队各直属大队及各县(市、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各自辖区也设立了宣传咨询点同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科副科长陈瑞红介绍:“《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实施以后,临汾市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就有了依据,生产、销售、维修以及回收保障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希望广大市民广泛宣传这一条例,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共同拥有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1月1日是《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首日,在临汾市城区的主要街道路口、在电动自行车销售站点,在各自的岗位上,临汾公安交警支队民警,从立足共创文明、和谐、畅通的文明交通理念着手,向过往的群众详细宣传讲解《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内容,提示群众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解条例内容,并对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处罚。“哎呀,出门太匆忙,忘记戴头盔了,我就去对面送个东西……”在临汾市区解放西路燕儿巷口,被交警拦下的市民张先生急忙解释起来。“再着急也得戴头盔,这是对你生命安全的保障。”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崔琼慧提醒说,当天是《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实施的第一天,按照规定依法对其进行20元罚款。“以后我肯定要戴好安全头盔。这次是我违反规定了,我接受处罚。”张先生说。“我要去前面拐弯呢,就大意了。”上午11时30分,在市区常兴中街,一男子骑行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行驶,被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民警拦下来,并根据《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该男子作出罚款30元的处罚。该男子说:“听了交警的讲解宣传,我知道了电动自行车不能走机动车道,我愿意接受处罚,以后一定会注意。”

上午10时44分,一名男子在南外环南机场路口闯红灯,民警立即将其拦停,“同志,你没看到红灯亮着吗?就这么直接闯了过来,多危险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缉查大队民警说。“哎呀,我真的没注意,有点急事,光急着赶路了。”该男子连忙解释。“再急也不能闯红灯啊,安全第一,你看那么多车在行驶,多危险。”缉查大队民警根据相关规定依法对其处以20元的罚款。

1月1日中午12时20分,在市区向阳西路,一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他的朋友。“你朋友是成年人了,电动自行车是不能搭载成年人的。”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民警现场指出,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根据相关规定将对其处以20元罚款。

在《条例》实施的首日,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人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理由,面对被处罚也有很多不理解,交警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未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逆向行驶、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同时,认真给他们宣讲《条例》的相关内容,让他们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位被处罚后的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在听完民警的宣讲后表示:“原来之前只是听说过《临汾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并没有仔细了解过相关规定及内容。现在听了交警同志的详细解释后,知道自己犯了错、违了规,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愿意接受处罚!我回去会带领家人一块儿学习了解《条例》的相关内容,保证全家人都遵守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提高道路安全意识,让大家安全出行得到更多保障!”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张王平 姚晓泽

离石   15分钟养老圈 社区老年生活新方式

近年来,离石区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持续打造“住、养、医、护、康”于一体的“15分钟养老圈”,托起了老人的幸福晚年。“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吕梁市离石区生态园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当地社区的老年人打造“第二个家”。1月2日,2022年的元旦假期,生态园社区的王大娘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保健室接受康复训练。今年56岁的王大娘因患病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表达不清。去年4月,王大娘来到生态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专业的照护团队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照顾。

王大娘的儿子告诉记者,自从母亲生病后,家里就乱套了。他和爱人、亲戚轮流请假在家照顾老人。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只能让老人在家躺着,想上厕所都得憋到孩子们下班回来。“来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后,我妈身体和心情都明显好转了。这里不但有专业的照护人员,还有一帮能聊天、打牌的老伙伴,我妈的笑脸比以前多多了。”

凤山街道生态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离石区的全省幸福养老工程示范点之一。凤山街道生态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雒新娟告诉记者:“我们社区从老人需求出发,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己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增加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中心活动的人里,有的是以前憋闷在家里的空巢老人,有的是因病导致半失能的老人。有了这个离家近的看护场所,老人不再每天过着‘没事看电视、到点凑合吃饭’的日常生活,而是在中心学习、娱乐。而对于部分失能老人,保健室则为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供了帮助。”

作为吕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离石区聚焦“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积极构建“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格局。目前该区已制定出台了《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幸福养老圈”实施方案》《离石区社区幸福养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离石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离石区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办法》《离石区养老服务规范及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2020年以来,离石区按照构建幸福养老体系目标,目前已建成3个幸福养老示范社区、14个幸福小院、20个互助小院。生态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资300余万元、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老年活动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理发室、远程健康咨询管理中心、用餐中心等功能室;恒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投资300万元、面积1500平方米,核定护理型床位数42张,提供24小时托养、喘息服务,身体能力评估及居家上门拓展性服务;中央公园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投资500万元、面积2200平方米,核定床位数74张。

目前,生态园、恒大、中央公园3个幸福养老示范社区已被列入全省幸福养老工程示范点。此外,离石区14个幸福小院和20个互助小院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3个移民社区均已配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组织和企业成为供给主要力量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格局,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最美“夕阳红”。

此外,离石区还打造了线上线下智慧养老运营新模式,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人口大数据平台。依托社区现有空间建设智慧化养老运营平台,健全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为基础的呼叫服务网络,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目前永宁社区居家上门服务和一键呼叫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可满足社区7000余名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推进离石互联网+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为老年人进行慢病检测筛查、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老年互联网药品管理服务平台、建立12349一键呼叫服务、一键呼叫全科医生、远程对接和医生面对面问诊等,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端的康养服务。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磊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