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绿色庭院、最洁净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推广路长制、段长制、片长制治理模式,农民主动参与、自觉投工投劳……我省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尊重村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群众视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过程让农民参与、成效让农民检验、结果让农民满意,才能有效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凝聚起家园共治的强大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民是主体。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定“农民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工作理念,从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手,从农村各有不同的鲜明特点出发,做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为了农民而改,乡村建设是为了农民而建,切实把惠及农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群众中蕴藏着巨大力量。坚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项目公示制度,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
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不仅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也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厕所使用、污水排放等日常行为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树立新的文明村风。
激励约束并重,才能更好激发内生动力。在整治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先建后补”“多干多补”等措施,营造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干部的正面示范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反向约束,健全完善相关农村环保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之中,固化成为村民自觉行为,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格局,促进乡村环境和整体面貌长期好转。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场深刻变革。唤醒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自觉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够让广大农村越来越变得美丽宜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李昱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