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正文
瑞虎添福 指尖上的虎文化
发表时间:2025-04-07 18:57:10来源:山西日报

泥塑虎镇宅护院 布艺虎吉祥如意 面塑虎送瑞添福 剪纸虎喜气盈门

瑞虎添福 指尖上的虎文化

剪纸虎

面塑虎

虎跃山河壮,春来日月新。十二年一轮回,又到虎年了。古人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地处太行山晋冀交界处的古州平定,以出产煤铁而著称,自古流传“狮虎镇乌金”的说法。当地人对虎的敬畏和喜爱也充分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泥塑虎镇宅护院、布艺虎吉祥如意、面塑虎送瑞添福、剪纸虎喜庆盈门,经受了悠悠历史长河的浸润,以虎为题材的各式民间工艺品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泥塑虎 虎虎生威镇宅院

“贴门神,挂老虎,驱魔辟邪镇宅院。”每到年节临近,平定当地家家户户有挂老虎或摆老虎的习俗。在平定砂器一条街上的“泥人史”工作室里,泥塑老艺人史林珠正在忙着制作泥塑虎摆件,他精心修饰着虎头细节,随着手中的木刀轻抿慢压,泥塑虎威严又不失可爱的神态渐渐显现。呈跑动状的泥塑虎,形体简约,五官生动,加之虎额上醒目的“王”字,于威猛凛然之气外显现出憨态可掬、和善可亲的神情。民间艺人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民间百姓心目中大美无边的老虎形象,造型虽然夸张,却处处彰显了虎的神韵和气势。

平定泥塑艺人史林珠,技艺传自祖上,40年来扎根于民间艺术土壤,一团团毫无生命的泥巴,在他的手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其中泥塑虎的创作,更是他多年积淀的技艺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南山当中拟狮子,北山沟里皆老虎,山中蕴藏煤铁丰,南蛮窃,狮虎镇乌金。两山峰起滚桃川,千年沧桑无须论,敬仰热爱缘于何,富阳泉,其时太行铁”。在史林珠的记忆中,这是一首当地人经常念叨的民谣,平定是历史上有名的“文献名邦”,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今天的平定县属山西阳泉市,而阳泉未建市前只是平定所辖的村镇,因石太铁路开通在阳泉设了车站,1947年才创建了阳泉市。

老虎作为动物之王,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阳泉境内有狮脑山、老虎沟多处以狮虎命名的地名,从中可见民间对老虎的崇拜以及通过虎的力量保佑平安的期望。史林珠介绍,他的泥塑创作和当地的风俗相互影响着,作为土生土长的平定人,他最能理解老虎在百姓愿望中质朴情感的寄托。他完成的泥塑虎作品,造型丰满生动、表现浑厚简练,富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布艺虎 虎头虎脑壮虎娃

在平定民间,布老虎就是儿童的生活实用品,它作为太行山民间手工技艺的缩影,集刺绣、布艺、剪纸、书画于一身,寄托着长辈们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时至今日,当地还盛行给孩子做布老虎,并且衍生出了老虎枕、老虎帽、老虎鞋、老虎围嘴等,寓意孩子健康、强壮、勇敢。虎虎生威的造型里积淀着千年的智慧,虎气腾腾的意象中凝结着岁月的洗礼,虎头虎脑的可爱中蕴含着匠心的巧思。

王霞是位90后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继承家里长辈的手艺,从事布艺创业项目。她的工作室,就像是一个虎的世界,各式以虎为题材的布艺产品琳琅满目。她介绍,一只布老虎的成形,从选料、打样、裁剪、粘贴硬衬,到手工缝制完成所有“布件”组合,要经过多道工序。王霞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布老虎都很特别,四蹄直立、昂首挺胸、敦厚健壮、憨态可掬,既有虎的威风,又有虎的可爱。布老虎鼻子呈现鸡头状,眉毛挂上金丝线盘成如意,合起来正好谐音“吉祥如意”;而虎身上盛开的牡丹花朵,取谐音“花开富(虎)贵”;虎背上铜钱状波纹,既表现出虎的皮毛特征,又在依形而变中产生一种动感,赋予虎体写意而活泼的王者气度,寓意“招财进宝”。可谓处处有寓意,有意必吉祥。

王霞继承传统古朴的形式,结合现代特色,设计制作的多种以虎为题材的布艺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布老虎,期望得到虎的祝福庇佑。头上戴着虎头帽,脖上围着虎围嘴,肚上系着虎肚兜,脚下穿着虎头鞋,手里抱着布老虎,身上挂着艾虎香包,如此虎娃是多么的虎气。布艺虎集观赏、收藏、馈赠于一体,有鲜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纯朴的乡土气息,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更迭,呈现着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呈现出质朴的民风。

面塑虎 虎气腾腾保平安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除夕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平定至今保留着最具年味的“蒸馒头,送吉祥”风俗。一进腊月,人们便开始制作各种花样的面塑,古城里到处飘散着浓浓的面香味。面塑虎,尤其深受人们喜爱,适逢壬寅虎年更是大受青睐。

平定东关老城区的贾如霞,是个面塑高手。逢迎虎年,她制作的面老虎特别受欢迎。为了呈现老虎毛色的自然金黄,她特意用蒸熟的南瓜与面粉和在一起,将面团揉得水滑精光后,再分成一大一小两块,先把大块的面团揉成长条,再揪两小块面团搓成条两端分别剪成蹄状,揉捏几下便做出了虎的雏形。最精彩的还是虎头的制作,贾如霞把一块小面团先揉成蛋圆形,然后一手捧着,一手拿起小剪刀先在一头横剪,再在两侧竖剪,瞬间活灵活现了虎嘴、虎耳朵。接着黏上眉毛,剪出胡须,用珠子点上眼睛,一个造型朴拙、形态可爱的“面虎”就制作完成了。

一个个面团经过揉、搓、捏、切等步骤,变成了独具特色的面老虎,令人叹奇。上锅蒸一刻钟后,出笼的面老虎浑身散发着面香气,憨态传神,萌化了人心。

贾如霞制作的面塑,对传统手法做了大胆的改革。她对面的色彩调制摒弃了老式的用颜色上彩,而采用纯天然食品和制而成,做出的面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精美的食品。山西民间崇尚古风,制作面塑源自远古祭祀,人们举行祭天告祖仪式,祭礼一般用色纯体全的牲畜,叫“牺牲”,后渐渐演化为民俗。逢年过节,百姓蒸面塑,既祭且食,现在已成为亲友互相馈赠的吉祥之物,面塑虎更成为虎气腾腾保平安的化身。

剪纸虎 虎添瑞气过大年

“窗上贴瑞虎,辈辈享清福。”平定人对窗花、剪纸情有独钟,每逢年节来临,大城小镇、村庄窝铺家家挂花灯、贴窗花,红彤彤的剪纸渲染出一派喜气。在平定方言中,“虎”与“福”发音相近,因而老百姓对“虎”图案的剪纸尤为喜爱。

在平定县剪纸协会会长、民间剪纸艺人韩建华的家里,墙上、桌上、窗户上到处都是剪纸,有十二生肖传统图案剪纸,有平定特色婚礼盘合剪纸,还有反映乡土文化的创意作品,艳红鲜活的画面跃然眼前,纯朴的风格像是要镂空光阴,刻下岁月。印象中从事剪纸的都是俊秀手巧的姑娘媳妇们,没想到韩老师这个面相厚朴的大男人剪起纸来也是格外灵巧。

年关临近,是韩老师两口子最忙的时候,夫妇二人正赶忙地剪“老虎”。韩老师特意选了洒金黄纸,而韩嫂子则是用传统红纸,看剪子在他们的手中灵巧地翻飞,即刻功夫就各自剪出了形态各异的老虎。夫妻两人可谓各有特色,剪老虎的手法各有高招。韩老师剪出的老虎比较写实,猛虎下山英姿勃勃、虎视眈眈回头长啸,颇有威武雄壮的气势;韩嫂子剪的老虎,只剪虎头,表情夸张表现出浓厚的装饰味,洋溢着浪漫色彩。平定剪纸就是这样舒展心性,自由创作,随心所欲地表现精神世界,抒发内心感情,把人生感悟与理想愿望挥洒在大红的剪纸上。

清乾隆版《平定州志》中记载:“立春先一日迎勾芒神出土牛,五日黎明剪纸作五穷妇送之,警以火炮谓之送穷。寒食日插柳祭墓添新土,挂纸钱名曰标墓,妇女作秋千戏剪纸噌成红片,串红花子为饰……”从中可以看出剪纸在古代,贯穿于全年的主要民俗活动中。而今,这些民俗活动仍然在沿袭,平定人的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有剪纸的痕迹,伴随着气候的变化、节事的更迭,应运而生了表现形式不同的剪纸。

平定剪纸艺人借助着一把小小的剪刀,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繁多、风格独特、题材广泛的剪纸作品,传达着内心的向往,装点着厚重的生活,表达着纯朴的情谊,红火了平凡岁月的日子。

白英文/图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