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土 > 正文
治理提标提质 筑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
发表时间:2025-04-02 19:29:19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浑源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百川煤业有限公司二亩湾矿区)生态修复试验区项目

广灵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矿山生态治理项目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治理项目

右玉县南河湾生态系统提质工程

忻州市上榆泉煤矿田巨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水峪煤矿地质环境治理试点项目

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介休市绵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阳泉市郊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东梁庄623图斑生态修复项目

平顺县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晋城市白马寺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晋城市吴王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高铁晋城东站附近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项目

永和县永和关石质山地生态治理示范工程

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矿山国土空间修复

冀东海天水泥闻喜有限责任公司焦山石灰石矿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健全生态修复制度机制,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要素管理,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示范工程为引领,加强“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水、护田。实施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共6大类81个项目,总投资83.07亿元,切实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推进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及三个批次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460多个图斑,治理面积达6700多公顷。落实土地整治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我省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100个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已实施62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约35410公顷;积极申报20个国家生态修复试点,获得先行政策支持,目前任务过半,总体进度良好,有力地助推了试点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今天展示的2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案例,目的是为了总结“十四五”期间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成果、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抓住生态产业发展机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

曾波 郭锋 张舰

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该总工程共设置81个工程项目,总投资83.07亿元,项目区涉及太原市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娄烦县,忻州市宁武县、静乐县。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根本遵循,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项目开展试点区水源涵养区、河流湿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构建汾河中上游“水丰、质好、河美”的汾河生态廊道,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经验。

浑源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百川煤业有限公司二亩湾矿区)生态修复试验区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短期内快速提升了浑源现有人工林的生态功能,初步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结构的植被群落,激活了萧条、败落的山体空间,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挽救了受损的山体环境,使其得到转机而后再生,增强了区域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能力,以及为雄安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改善了浑源的生态状况,满足了人民对生活品质的需要,提升了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周边景观风貌,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广灵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矿山生态治理项目

2016年以来,金隅公司先后实施四期矿山恢复治理工程,累计投资2300多万元,治理面积26.6公顷,生态治理恢复率达到100%。矿山治理激活了蕴含的绿色“红利”,迸发出叠加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公司荣获工信部命名的“绿色工厂”和自然资源部命名的“绿色矿山”两块金字招牌。6年来,员工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同步上升,公司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健康运行态势,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双赢的成功之路。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治理项目

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是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是一项关乎环保、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后,因采煤造成的地裂缝,以及地表塌陷得到有效治理,使地形地貌得以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得以控制,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耕地的面积增加,质量相对提高,布局得到合理规划,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一举多得、多方受益的多赢局面,为煤矿采煤沉陷区复垦治理走出了一条新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右玉县南河湾生态系统提质工程

美化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修复生态,使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右玉通过有效改善当地南河湾生态,构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拓展了市民的活动空间,为居民休闲、游憩、晨练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大大提升了右玉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补齐了当地冬季旅游的短板,解决了当地约200多人就业,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及周边旅游经济,真正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为“金山银山”,为右玉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忻州市上榆泉煤矿田巨峁区域生态治理项目

该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上榆泉煤矿矸石合规处置问题,避免了矸石大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生态治理,增加了区域整体植被覆盖,区域绿化率和整体绿化效果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往日的荒山荒沟变成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原来的荒沟荒坡变为可利用土地,地方政府引进建设了万头种猪场和30兆瓦集中地面光伏发电场,年实现经济效益4500万元,田巨峁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已成为我省产业帮扶示范基地。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水峪煤矿地质环境治理试点项目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是我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项目区恢复林地75.86公顷、草地5694公顷,栽植油松38070棵、核桃树24413棵、紫穗槐374089棵。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采煤沉陷区土地质量,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呈现出安居乐业的好景象、山清水秀的好风光。

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项目通过填沟造地、平整土地等,零星分散、高低起伏的300块旱地整理成集中连片的15块良田,面积也从452亩增加到889亩。依据《后沟村庄建设规划》,污染项目一律不引进,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建设文化广场等公共绿地4处1.2万平方米,道路、庭院、荒山荒坡能绿尽绿,全村林木覆盖率超80%。制定了完善并严格实施涵盖生态环保、爱绿护绿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基本实现四季有绿有花有果,季季可游可品可赏。

介休市绵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项目修复治理破损边坡约267万平方米,种植乔木和灌木十几万株,对破损山体进行了全部覆绿。在保证边坡稳定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减轻水土流失,绿化可以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可以恢复自然面貌。通过本次治理工程,使绵山延线内采石场不稳定斜坡得到根本性整治,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现在,经过地质治理和植被恢复,实现了山体修复,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通过对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使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荒废地、绝产田,整治成高效农业示范园。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整治,使昔日伤痕累累、荒凉破败的塌陷地变成了“湖美、景靓、田丰”的特色景观区。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程的实施,激活了农民创业就业引擎,附近原本单纯靠种田的村民有了旅游、餐饮等多种就业创业途径,拉动了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有效改善塌陷区村民居住环境,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做了探索。

阳泉市郊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东梁庄623图斑生态修复项目

历史上,阳泉市郊区露天开采对地表原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造成严重损害。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一是改善了郊区生态环境现状,减少和抑制扬尘污染,增加了视觉上的美观享受;二是消除了部分地质灾害隐患,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度;三是适度增加了耕地、林地等后备资源储量,为当地今后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占补平衡保障;四是更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整体上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好事。

平顺县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该项目坚持“合理整治”与“长效管护”有机结合,科学有序推进边坡治理、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疏排水、监测与管护等系统工程,减少了矿区的水土流失。随着植被的恢复重建,废弃多年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从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有效性出发,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根据当地实际,重点选用了连翘、山桃等经济植物,在完成生态修复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潞安五阳煤矿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治理面积1.84平方公里,治理后采空塌陷损毁道路变得平整了,河道形成了一条景观通道,矿区水土流失也减少了。随着植被的重新恢复,在修复耕地区域过程中,修建了田间道路,便利群众耕作,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如今,采煤沉陷区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生态环境变绿了,村民生活也富起来、美起来,农民的劲头更足了,农业更有生机了,干群关系、矿区和村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晋城市白马寺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治理前的白马寺山由于长期的开采造成山体塌陷、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生态植被破坏严重等现象。治理后的白马寺山已经成为了一处集吃、住、行、游、娱为一条龙服务,晋城市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旅游胜地。在第16届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中,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从全球30个国家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自然类单项金奖。如今,白马寺山区域的凤城国际酒店成为了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

晋城市吴王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吴王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经过多年的精心治理,使一座昔日藏污纳垢、无序开发的采煤沉陷区得到了彻底治理,成了今天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森林公园,极大地改善了市区生态环境,弥补了晋城市区西部没有大型综合性森林公园的空白,为全市再添了一个“城市绿心”。2015年以超高人气被市区居民评选为晋城市“新八景”之一,现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健身、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高铁晋城东站附近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项目

由于历史原因,采石场内坡面裸露,坡体局部存在危岩体及松散碎石,局部有掉块现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项目实施后,林草地绿化率达到80%以上,高铁沿线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危岩体得到有效治理,矿山扬尘明显下降,区域露天矿山视觉污染得到较大改善,局部环境空气和小气候产生正效与长效影响。同时,周边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晋城市高铁东站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极大地改善了高铁过往乘客对晋城市的第一印象。

永和县永和关石质山地生态治理示范工程

项目以现代林业建设为方向,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了荒沟针阔搭配、乔灌混交、滩涂、山坡红枣飘香、惠农富民的目的,营造出“百花争春、绿荫护夏、红叶迎秋、松柏伴冬”的四季景观。它既是永和县的出省口绿化工程,也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样板工程、示范工程。工程的建设,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绿化、美化、彩化,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增色添彩,已成为黄河流域困难立地条件生态综合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点、科研点、辐射点。

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河道蓄水工程、生态湿地建设、休闲景观建设三大内容,挖填土石方1400多万方,铺筑三级园路130余公里,绿化栽植各种苗木1100多万株,建设大小景观设施150余处。工程为城市新增绿地8878亩,新增水面4017亩,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使城市结构更加清晰,环保效益更加突出,经济效益更加显著,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效果。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矿山国土空间修复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将绿色开采理念贯穿于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复垦全过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环境生态化。截至2021年底,该矿碎石压占区复垦31.07公顷,使得废矿区土地得以修复,植被恢复。同时,以此为基础,推动生态修复的产业发展,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发展村镇经济创造条件。

冀东海天水泥闻喜有限责任公司焦山石灰石矿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冀东海天水泥闻喜有限责任公司将矿山办公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完美结合,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矿山形象。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避免过多占用土地,充分利用矿区现有场地。努力美化矿容矿貌,树立矿山崭新形象。按照文明“三区”的建设标准,以创新的思维美化矿区环境,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起阶梯式、层次鲜明的绿化带,各种花草树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

责任编辑:刘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